本文轉自:廈門日報
擺脫內耗 好好愛自己
——讀馬浩天《反內耗心理學》
●小米
《反內耗心理學》作者馬浩天,一位暢銷書作者、心理學愛好者。通曉人情世故的他,文字頗接地氣。
內耗無時不在,承認內耗需要勇氣。那些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不快,在人們內心有時轉瞬即逝,有時排山倒海。
內耗是“在意別人的聲音”(不在意真是太難了)。作者說,如果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存在的意義(提升自我價值感),或許能夠很好地避免被別人的聲音影響。而坦然面對失敗,積極改正不足,保持良好的心態都能使我們降低內耗。
說著簡單,做著難。內耗,也許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使然。比如討好型性格的“老好人”,表現出的過度友善,常常是由原生家庭而來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一種心理所致。其實他(她)表面友善無私,內心深處卻充滿孤立、空虛、痛苦、焦慮。
那麼,先從學會為自己說話開始,學會說“不”,不討好,不攀比,平等和尊重地與人相處。關於說“不”(拒絕),作者分享了幾個小技巧:拒絕一個人要先尊重他,拒絕時要說明拒絕的原因,還要不忘讚美對方的優點;最難的是要根據關係的親疏遠近,量身定製合適的語言,把握尺度。說白了,不內耗的人,大概得擁有天賦異稟(高情商)吧。
內耗的人,總擔心別人在嫌棄他(她)。其實人往往是因為自己先無端地負面評價他人,傷了他人的“自愛”才招來嫌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只有在“自愛”受到傷害時,才會產生憤怒和怨恨,並真正嫌棄那個傷害自己的人。
如何擺脫內耗?作者給出的建議是:首先做一個心態上性格上強勢的人吧。強勢的你不容易被欺負,強勢的你更容易實現目標,遇到事情時,會挺身而出、解決麻煩,使周圍的人受益。
二是用積極的聲音武裝自己,心理暗示真的很重要。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充滿信心地去期待某種結果,結果往往也在意料之中。而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帶著畏難情緒,最終會因內耗而一事無成。
三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完美主義者大多自卑、多疑、多慮、喜歡爭奪。他們表現在為人處世上的優柔寡斷、躊躇不定,實則是他們陷入極大的情緒內耗。試著每天花五分鐘反省自己——今天我為什麼不開心?問題出在哪兒?然後告訴自己:“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下次我會更謹慎,避免出現這種問題。”
此外,不做“憤怒的野馬”。因為使我們受到傷害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所持有的不良信念與態度。遇事不抵觸不對抗,接受它,才能避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當然更不能沒事兒找事兒。與不理智的想法斷絕,捨棄在小事上的糾結,遠離使我們情緒變糟的人和事才是明智的生活。
道理其實人們都懂:停止內耗吧。放過自己吧。好好愛自己吧。接受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糾結、不勉強、不擰巴。作者一定希望借由此書幫助讀者化解內心的衝突。
不剛愎自用也不妄自菲薄,日子一天一天腳踏實地地過,或許是走出內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