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開盒”“反開盒”成常態還有誰能一笑而過?
更新于:2025-03-26 06:12:40

本文轉自:株洲日報

王志豔

“人肉開盒”,又上了熱搜。

某互聯網企業高管13歲的女兒“開盒”網暴他人卻被“反開盒”。這場鬧劇,像一面照妖鏡,映射出數位時代個人資訊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公眾的追問集中在:小小年紀,是怎麼輕易拿到別人隱私資訊的?

涉事互聯網企業回應稱,經調查信息並非從其內部洩露,而是來自海外社群網站。然而,這一解釋並未平息公眾的質疑和擔憂,而是揭開了一個無法忽視的現實。

媒體多次報導,網路買賣個人信息已經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僅需幾百元,便能輕鬆獲得他人的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職業等個人資訊。加價后,甚至能查到銀行卡餘額、社保繳費記錄、借貸額度等高度隱私內容。近年來,受害者屢遭攻擊、叫苦不迭。

當個人資訊可以明目張膽地標價買賣,每個人都有可能淪為被“網路圍獵”的目標,還有誰能一笑而過?

移動互聯時代,大量的個人資訊被合法不合法地收集、使用著。保護個人資訊安全,絕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保護合法、制止非法,國家三令五申,多次出手,但就是有人無視國家法規,繼續膽大妄為。

織密制度的籠子,加大懲戒力度,讓膽大妄為者付出應有的代價,才能維護正常的網路空間秩序。

濟寧水運(圖)
濟寧水運(圖)
2025-03-26 06:04:01
機器人小豹上崗
機器人小豹上崗
2025-03-26 06:04:11
春到青山 麋鹿歡
春到青山 麋鹿歡
2025-03-26 06:04:24
首府電網春查
首府電網春查
2025-03-26 06:04:44
綠電生輝
綠電生輝
2025-03-26 0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