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青島日報
“國際空側入貨直轉”業務在青島機場實現常態化運營
通過集約化作業將保障時效壓縮一半,為貨主企業拓展航班銜接選擇空間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本報3月24日訊 3月19日,648公斤雲南鮮花搭載SC4613航班從青島飛往韓國,這是山東省首例啟用智慧卡口系統完成的“國際空側入貨直轉”業務,標誌著該項業務在青島空港口岸實現常態化運營。新模式通過“一次裝卸、一次入庫”的集約化作業,省去貨物從國內貨站提離、經卡車短駁轉運至國際貨站再次入庫等環節,將保障時效從原先的4小時壓縮至2小時,為貨主企業拓展了航班銜接選擇空間,實現了降本和增效的雙重突破,構築起高效暢通的空中貨運走廊。
青島機場作為面向日韓的區域國際樞紐門戶,正在加快打造北方航空物流轉運中心,貨物中轉需求持續攀升,尤其是鮮活易腐貨物,中轉時效將直接影響貨損率和倉儲物流成本。針對貨主需求,青島機場與山東航空共同謀劃,在青島膠東機場海關的支援下推出了“國際空側入貨直轉”業務,國內貨物抵港后,經空側海關智慧卡口系統入貨,在貨站空側監管區實現“國內—國際”全流程無縫銜接。“該模式打通空側直轉信息壁壘,較傳統作業簡化了陸側周轉作業,大幅提升了空運貨直轉的作業時效。”青島機場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次“國際空側入貨直轉”業務創新是落實海關“智慧監管、精準服務”理念的重要成果。青島膠東機場海關物流監管科科長桑振華介紹,“通過創新監管模式,我們實現了監管流程再造和監管效能升級,在確保安全合規的前提下,採用‘空陸監管、同步處置’的模式,顯著提升了口岸的通關效率,優化了口岸營商環境。”
目前,青島機場穩定運營17條國內外全貨運航線,為青島“買全球”“賣全球”架設起便捷的“空中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