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長久秘訣:智慧媽媽對女兒的忠告,愛情並非全部
更新于:2025-03-26 11:31:37
曾經聽一位智慧的母親在女兒婚期前給出這樣的忠告:維繫婚姻的,絕非愛情。

當我初次聽到這個觀點時,內心並未完全認同,我始終認為,愛情是兩個在一起的基礎與關鍵。如果沒有了愛,那彼此相守又有什麼意義呢?

但隨著歲月流轉,目睹周遭親友紛紛步入婚姻殿堂,並親身經歷了親密關係中的起起落落後,我開始理解那句話的含義。

事實上,維繫婚姻的關鍵並非愛情。

就在不久前,一個好友向我分享了她對這一話題的理解:如果時光能倒流至五年前,我會堅信,要維持婚姻的忠誠,必須要深愛對方。只有愛,才能抵禦歲月的平淡。但現在,我意識到自己當時多麼天真。

我問:發生了什麼事?

她回答:有一個男生,看似責任心十足,對孩子關愛有加,對妻子更是體貼備至。我也認識他的妻子,甚至保持著聯絡。僅僅兩個月前,他的妻子還在朋友圈曬出全家福,字裡行間滿是感動,從校園到婚禮,相伴十二載,感謝他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和對她始終如一的深情。如果我未曾得知他上次聚餐時帶來的卻是另一名女子,恐怕還會為他們的愛情所動容。

聽完之後,我明白了一切。

其實,類似的情景在這兩年裡並不鮮見,因此並未讓我過於驚訝。

她繼續說:愛這個概念實在飄渺不定,缺乏約束力,它並非萬能。現在我更願意相信利益的平衡,與其依賴對方的愛來維護契約,不如讓對方明白我有離開他的能力。一旦違背了婚姻的承諾,比如背叛,他將失去現有的一切。

這位好友結婚已四年,與丈夫相識於大學畢業之際,至今將近八年。

這八年的時間讓她從一名深信愛情的女孩轉變為更加理性的女性。

特別是婚後育有孩子,她幾乎未曾再提起“愛情”二字。

育兒期間,她與丈夫的矛盾頻頻,見證了他自私的一面,逐漸醒悟,不再像以往那樣堅信他們之間的愛情堅不可摧。

孩子的誕生即帶來了種種婚姻問題。

未有孩子之前,她未曾有過如此深切的體會,婚後生活似乎與戀愛無異,兩人依舊和諧共處,偶爾還能享受一下浪漫。

她的丈夫會在特殊日子送她禮物和鮮花,讓她感慨:美好的愛情即便步入婚姻亦不應有絲毫改變。

直到孩子出生後,她才意識到原來自己高估了愛情,也高估了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

他們會因誰該照看孩子而爭執,也會因為孩子帶來的瑣事產生矛盾。

當她在家照顧孩子、暫未工作時,丈夫不願將工資上交,時不時還會冷嘲熱諷,諸如:若非我在,這家難以維持。

他們會因孩子生病而爭吵不休,每次去醫院的都是她。儘管她希望丈夫同行,他卻認為她小題大做,主張在附近診所治療即可。她則擔憂小診所用藥過猛,堅持前往醫院。對此,雙方必起爭執。

最終,她獨自帶著孩子趕往醫院,忙碌奔波,花費較多時,丈夫不僅未給予支援,反而怪罪她不掙錢不知辛苦,抱怨花費過高等等,婆婆亦責她未妥善照料孩子。

總之,彼此之間充滿了誤解。

丈夫抱怨自己辛苦掙錢卻得不到理解,指責她不再體貼入微;她則認為他已改變,昔日並非如此。

婚姻的真實面貌便是如此,面對日常瑣事時,“愛情”兩字顯得異常蒼白無力。

無論多少甜言蜜語,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共同照顧孩子、分擔家務來得實際。

隨著孩子進入幼稚園,她重新投入工作並開始賺錢后,婚姻的考驗逐漸減少,兩人的關係也開始回暖。

能夠賺錢后,她在婚姻中的話語權也逐漸恢復。

經歷過婚姻的種種變故后,她的心境早已不同於從前,現在認為兩人能夠繼續在一起,無非是出於責任和現實利益的考量。目前對他們而言,離婚並非最佳選擇,儘管日子尚可維繫,對方亦無原則性錯誤,她也未曾考慮分開。

然而對於愛情的依賴和重視,如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她不再是那個總把愛掛在嘴邊的年輕女孩。

不難發現,那些試圖用愛情來維繫婚姻的人,最終都感到失望。

真正支撐婚姻的,實際上是責任、品性、原則、三觀以及利益平衡,還有對自身要求的不斷提升。婚姻之路漫長且崎嶇,能夠持續走下去的伴侶,往往是那些有良知且不忘初心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