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偽裝”的肝病,你中招了嗎?
更新于:2025-03-26 11:31:28

本文轉自:金陵晚報

低血糖、矮小的背後也可能是肝“作怪”

會“偽裝”的肝病,你中招了嗎?

  □通訊員 朱諾 金雨晨

  戴晶晶

  實習生 郭聖盈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婕妤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得了乙肝就彷彿得了“絕症”,一輩子都要與乙肝為伴,無法治癒,果真如此嗎?身材矮小、低血糖、腎炎,這些再常見不過的癥狀,背後的病因竟也可能是肝病?1周餓2天就能解決脂肪肝?……面對會“偽裝”的肝病,多位醫學專家給出建議。

  低血糖、肥胖症也可能是肝病

  30歲的劉女士近期因咳嗽發熱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心肌酶高於正常值,轉氨酶也有輕度異常。“我很奇怪,4年前體檢時也顯示肝功能輕度異常,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情況依舊未見好轉?”帶著疑問,劉女士來到了南京市第二醫院肝病科問診。

  經過詢問得知,劉女士在4年前發現肝功能輕度異常后,也曾多次進行複查,但讓人不安的是,每次結果均顯示異常。“同時,多年來我還有血糖偏低的情況,只是一直沒出現過低血糖反應,也沒當回事兒。”劉女士告訴記者。考慮到患者身材只有1米5,相對矮小,醫院為其進行了肝臟病理和基因檢測,最後診斷為糖原累積症。

  市第二醫院肝病三科主任醫師艾敏介紹:“糖原累積症患者因其不能合成或分解糖原,從而不僅容易出現低血糖,也會因細胞糖原蓄積影響臟器功能,出現容易疲勞、生長速度緩慢、肥胖症、凝血障礙、腎臟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呼吸道異常、心臟異常、口腔潰瘍、痛風等癥狀。”

  腎功能明顯異常 問題在肝上

  無獨有偶,張先生近兩年來持續出現乏力腹脹的癥狀,當地醫院檢查提示腎功能明顯異常,肝功能輕度異常,尿常規提示有大量蛋白尿。這兩年張先生多次在腎內科就診,但病情卻未見明顯好轉。來到南京市第二醫院肝病科經過肝臟病理檢查,確診為肝澱粉樣變性。張先生很疑惑:“不是腎病嗎?怎麼最後是肝的問題?”

  艾敏解釋:“肝澱粉樣變性常伴有肝外器官受累,尤其以腎臟、心臟為多。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等腎病綜合征表現,易與腎炎相混淆。當患者長期出現乏力、腹脹、納差、雙下肢水腫、體重減輕等癥狀,且對症治療效果不明顯,甚至加重,同時伴有肝臟異常時,需引起重視,排除肝澱粉樣變性的可能。”

  可見,肝病不只是表現在肝臟上,還能夠以各種常見癥狀“偽裝”,讓人難以發現。對於不明原因肝病,找到隱藏在背後的病因,是明確診斷和開展治療的關鍵。“利用好醫院疑難肝病聯合會診平臺,可以對不明原因肝功能受損、不明原因肝硬化、遺傳代謝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血管性肝病、疑難肝臟佔位等疑難肝病,綜合運用多手段明確病因,不僅能夠提供更優化的治療方案,還減少了患者因不停轉診、重複檢查帶來的時間和金錢等的負擔。”艾敏介紹。

  餓“瘦”脂肪肝並非人人適用

  剛工作沒兩年的小王,近期體檢時發現得了脂肪肝,可自己也不胖啊,“問了一圈,發現得脂肪肝的小夥伴還不少。有人說是吃出來的,有人說是缺乏鍛煉。網上一查,還有人說一周餓2天就能解決脂肪肝。”

  真相果真如此嗎?市第二醫院脂肪肝診療中心副主任郭銀燕解釋:“飲食確實會誘發或加劇脂肪肝。適當挨餓也就是‘5:2禁食療法’對於預防脂肪肝,也有一定效果,還可間接預防肝硬化的發生。”

  所謂“5:2禁食療法”,即每周5天自由進食,非連續2天為斷食日,斷食熱量攝入限制在500-1000kcal。“有研究表明,基於飲食限制的方法如間歇性禁食、限時飲食或類比斷食飲食(FMD)可以降低代謝綜合征患者的體重、血壓和脂質積累,並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炎症。除此以外,低碳飲食、低脂飲食、間斷性禁食、地中海飲食都可以減重且對代謝心血管和肝臟有益處。”但郭銀燕提醒,這種“禁食”方法,要分情況使用,“‘5:2禁食療法’適合存在肥胖、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或糖尿病前期、高脂血症、高血壓等疾病的人群,有助於減重、調節血糖及血脂、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還可以起到延緩衰老、改善腸道功能等作用。但不適用有低血糖、低血壓等風險的人群,容易導致機體血糖下降,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還可出現昏迷、休克等,危及生命安全。如果是體質較弱的人群,也不建議長期進行輕斷食,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等情況的發生。”

  郭銀燕強調,大於70歲的老人、孕產婦、BMI低於18.5、腫瘤患者、未成年人等人群,尤其是貧血、低血壓、易低血糖者等體質虛弱的人,以及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病、精神障礙、慢性感染疾病的中老年人,不宜貿然嘗試。

  原來“乙肝”也可被臨床治癒

  目前全球有超過3.25億人感染了慢性肝炎病毒,導致每年近140萬人死亡,幾乎所有慢性肝病均可進展成為肝硬化,進而導致消化性出血、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肝細胞癌等併發症,早防早篩、早診早治對於患者意義重大。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朱傳龍教授表示:“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見的肝炎,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種肝炎病毒導致的肝炎,其中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易轉變為慢性,是肝硬化、肝細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專家介紹,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種類型,每一種肝炎病毒“性格各異”,都有其獨特的傳播途徑和影響。

  針對不少人都恐慌的“乙肝”,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院區肝病二科主任醫師常家寶介紹,乙肝目前是可以被臨床治癒的,“目前已經有很多種藥物可以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複製,並讓表面抗原(HBsAg)消失。”

  而針對預防病毒性肝炎,專家表示,關鍵在於切斷傳播途徑和增強個體的免疫力,積極接種疫苗,保持飲食衛生,進行安全的性行為都很重要。

沒保價,咋賠償?
沒保價,咋賠償?
2025-03-26 06: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