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異態:夢遊者的大腦內部發生了什麼?
更新于:2025-03-26 09:43:13

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探索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上邁出了第一步:那些可能被認為“困在”睡眠和清醒之間的人的大腦內部發生了什麼?

許多人認為夢遊症患者是閉著眼睛、雙臂在前方伸展、無意識地四處走動的人。實際上,夢遊者通常睜著眼睛,可能與周圍環境有複雜的互動。睡眠科學家將這種不正常的睡眠行為稱為“睡眠異態”,包括簡單的行為,比如從床上坐起來,看起來很困惑,但也包括更複雜的行為,比如下床,四處走動,或者帶著可怕的面部表情尖叫。

雖然這種類型的睡眠異態在兒童中更常見,但大約2-3%的成年人仍然經常經歷這種情況。睡眠異態對睡眠者和同床者來說都是痛苦的。“受影響的人可能會在夢境中傷害自己或他人,之後可能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非常尷尬,”夢境實驗室負責人法蘭西斯卡·西克拉裡解釋說。

在實驗室環境中的睡眠異常發作

西克拉裡和她的團隊進行這項研究是為了更好地瞭解睡眠異態時大腦中發生的事情。“人們普遍認為夢只發生在一個睡眠階段:快速眼動睡眠。我們現在知道夢也可以發生在其他階段。那些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經歷睡眠異態的人有時報告有類似夢境的經歷,有時表現為完全無意識(即自動駕駛)。”為了理解這些體驗差異的原因,西克拉裡和她的團隊調查了睡眠異態症患者在非快速眼動睡眠中的體驗和大腦活動模式。

在睡眠異態發作期間測量一個人的大腦活動絕非易事。患者需要入睡,經歷一次發作,並在走動時記錄下他們的大腦活動。“目前很少有研究能夠克服這個問題。但有了我們在實驗室中使用的許多電極和一些特定的分析技術,我們現在可以得到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即使病人四處走動,”西克拉裡解釋說。

西克拉裡的團隊可以在實驗室里引發睡眠異態發作,但需要連續兩次錄音。第一次錄音時,病人正常睡眠。接下來是一個晚上,病人保持清醒,只允許第二天早上睡覺。在這段錄音中,病人在進入深度睡眠階段時暴露在一個很大的聲音中。在某些情況下,這會導致睡眠異態發作。發作結束後,醫生會問病人當時在想什麼。

睡眠異態發作時的大腦

在56%的發作中,患者報告說他們在發作期間一直在做夢。它通常是關於即將來臨的不幸或危險。一些人報告說,他們認為天花板會掉下來。一位病人以為自己的孩子丟了,於是在床單里搜尋,然後在床上站起來,試圖救那些從牆上滑下來死掉的瓢蟲,”西克拉裡解釋說。“在19%的病例中,患者沒有經歷任何事情,只是醒來發現自己在做事情,幾乎就像恍惚一樣。”還有一小部分人報告說,他們經歷了一些事情,但不記得是什麼。

基於這三個類別,西克拉裡的團隊比較了測量到的大腦活動,發現了明顯的相似之處。“與沒有經歷過任何事情的患者相比,在發作期間做夢的患者表現出與之前做夢時相似的大腦啟動,無論是在發作前還是發作期間。”

西科拉裡:“決定病人是完全失去知覺還是做夢的因素,似乎取決於病人當時的狀態。如果我們在他們可能已經在做夢的時候激活大腦,他們似乎能夠從這種啟動中“做出一些東西”,而當他們的大腦基本上“不活躍”時,簡單的行為似乎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發生。有趣的是,患者幾乎從不提及引發睡眠異態發作的聲音,而是其他類型的迫在眉睫的危險。我們的音量越大,就越有可能引發小插曲。

接下來的步驟

因為這隻是第一步,後續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建立一個系統,讓更多的人在家裡記錄他們的睡眠,他們也可能有更複雜和更頻繁的發作。我們還想對在快速眼動睡眠中出現睡眠異態的人進行相同類型的研究。通過測量像這項研究這樣的大腦活動,我們希望最終能更好地瞭解哪些神經系統參與了不同類型的睡眠異態。”

雖然還有很多研究要做,但西克拉裡相信她的工作可以提供有價值的見解。“這些經歷對病人來說是非常真實的,大多數人已經感到放心與我們分享他們。與之前的研究類似,我們的研究闡明瞭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這是有教育價值的。此外,我們的工作可能有助於未來更具體的藥物干預。睡眠異態症通常用非特異性睡眠藥物治療,這些藥物並不總是有效,而且可能有負面副作用。如果我們能推斷出哪個神經系統工作異常,我們最終可以嘗試開發更具體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