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的鄉野路邊、塔諾、河流和溪流岸以及荒地上,常常能發現野生洋姜那低調而獨特的身影。
我童年的記憶裡,洋姜是一種常見而低賤的草本植物。它生性頑強,對生存條件要求很低,有土就能紮根,在良田沃野或貧瘠的土地上,在河岸林邊或房前屋后荒廢的角落,都能自然發芽、成長、開花,結出地下塊莖。
洋姜,學名叫做菊芋,是菊科、向日葵屬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它的植株很像向日葵,但它的莖、葉、花比向日葵要瘦小很多。從春到秋,洋姜可長到1—3米高,莖幹和枝葉上布滿了毛刺。夏天,洋姜會開出金黃色圓形的小花,引來蜂蝶前來競相採蜜。
秋天洋姜葉子變成黃色,一片片掉落下來。地下塊莖往往長得縱橫交錯,互相疊壓。一棵洋姜能收穫1公斤至二公斤的块茎。在鄉野的河岸邊,洋姜像被人遺忘的野草一樣,一年年縱情恣肆地生長。因塊莖產量高,價格非常低廉。秋去冬來,只有懂得它可食用的孩子們,常常挖取它的塊莖,回家食用。
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淒美的傳說故事。說有個心地善良的小夥子,因家境貧寒一直娶不上妻子。一次小夥子去河邊放牛,一位白髮蒼蒼的仙人送給他一個瓷碗,裡面放著一塊晶瑩剔透的心形寶石,並告訴他說,到河水裡洗一洗寶石,就能娶上美麗的妻子。小夥子洗了寶石後,寶石瞬間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姑娘,於是兩人就結婚成了家。
但小夥子的嫂子卻心如蛇蠍,認為寶石姑娘是妖怪,決心拆散他們倆。趁小夥子下地勞動,嫂子故意打碎了盛放心形寶石的瓷碗,並把寶石摔碎埋在了房后的井臺上。當天夜裡姑娘托夢給小夥子,說她已經幻化成洋姜每年開出黃花的時候在井臺上與他相會。天明後小夥子走到井臺上,果然看見密密麻麻的洋姜。於是每年洋姜開黃花的時節都到井臺上與妻子相會。收穫洋姜時,小夥子總不肯挖完,讓它明年再生根發芽,盼望著和妻子再次重逢相見。
洋姜,原產於北美洲,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外來物種,十七世紀傳入歐洲,後由德國人傳入中國,因為它的花朵酷似向日葵,色彩鮮豔,德國人把它當花卉盆栽,後來成為野生。其家族快速在長江南北地區繁衍。這一外來物種本土化后,產生了中國化的愛情傳說故事。這一鄉村土味愛情故事,總覺得甜脆的洋姜里蘊含著痛苦的淚水。
洋姜塊莖性平,味甘,無毒,富含澱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每年深秋人們將其挖出,可以被製作成各種美味,可以煮食,熬粥,炒食、醃制鹹菜等,製成別具風味的菜餚。咬上一口,那獨特的口感和味道在口腔中散開,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是廣大百姓比較喜愛的一種綠色食品。
洋姜的塊莖,還可制取澱粉和酒精原料。莖和葉可加工飼料。其莖塊莖葉還是一味中藥,具有利水除濕、清熱涼血、益胃之功效。在園林中常配植於花壇或叢植供觀賞。
野生洋姜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無需過多的呵護與照料,便能在野外茁壯成長。它是鄉野的精靈,默默見證著四季的更替與歲月的流轉。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對自然的親近與感悟。
近年來,由於生活觀念發生了變化,提倡綠色飲食,野生洋姜又為人們所青睞。江西部分農村中,也有大片人工種植洋薑,在城市的餐桌上,野生洋姜已成為一道綠色甜美的時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