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曾經討論過外星生物的可能模樣,以及我們最有可能在宇宙何處找到它們。他們是天文學家和生物學的頂尖科學家,他們都有個共同的信念:我們並不孤獨!
外太空真的有生物嗎?科學家們認為當然有,他們不太相信宇宙中沒有其他生物,問題在於他們普不普遍。本世紀是發現外星生物的世紀,人類已經有尋找遙遠行星的新計劃,也有新的尋找策略,這是令人興奮的一刻。
但尋找外星生物該從哪裡找起呢?銀河系大約有一千億顆恆星,它的範圍極大,就算以光速前進,也要花上10萬年才能從一端到達另一端。銀河系確實很大,但宇宙中有超過一千億個這樣的星系。在這麼廣闊無垠的宇宙里,我們只知道一個行星上有生命,它就是地球。
地球繞著太陽運行,因為距離適中,因此有液态水和海洋,如果離太陽遠一點,水就會結冰,如果離得太近,水就會蒸發。就我們對地球的瞭解,水是生命的必要元素。我們還不知道有任何生物能不靠液態水生長繁殖,因此當人類觀察其他行星時,當然也要尋找液態水。
在未來10年裡,外星球發現者將被發射上太空,它的倍率超過過去的所有望遠鏡,將尋找銀河系中環繞恆星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很久以前就有人認為可能有外星生物,但目前我們才擁有找出答案的科技。
天文學家正在調查哪些恆星最可能孕育出生命,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小而昏暗的紅矮星。紅矮星的光線強度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外星發現者將找出離地球不到50光年的恆星,有趣的是,這類的恆星有多半是紅矮星,因此科學家們相信首批適合生物生存的行星將在紅矮星附近被發現。
過去人們以為紅矮星的行星不適合居住,因為它背陽面的大氣被凍結,向陽面的大氣則會被蒸發掉。但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決定調查這種行星是否適合生存,他們利用電腦大氣模型進行深入研究,進行基本測試,看看大氣在哪種情況下會凍結,在哪些情況下不會。
那顆紅矮星的行星是被設計得不同於所有已被探測過的行星,科學家們的發現將改變我們尋找外星生物的方式,所有細節都被寫入模擬程式中,科學家在類比中停止行星的自轉,利用氣候預測模型,分析大氣的各種成分,如化學反應,雲的形成和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