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家最容易滋生微生物的地方是哪裡?是很久沒刷的馬桶,還是攢了一星期沒洗的髒衣服,又或者……垃圾筐里攢了好幾天的垃圾?
真正的答案你大概想不到——過年期間幾乎每天都在用的洗碗海綿,可能是家裡生活著最多微生物的培養皿。
廚房海綿的結構
一塊在廚房中長期使用的洗碗海綿中,上面可能居住著上百種細菌,而且每立方釐米內最多可能藏著 540 億個細菌。
種類繁多的細菌幾乎在海綿中的各處均有分佈;圖中的紅色代表細菌菌落,青色則是海綿的自發螢光。圖源:參考文獻有不少研究都認為,使用過的廚房海綿是整個家居環境中含有細菌數量最多的物品。也就是說,如果你每次洗完碗都習慣用海綿把餐具、灶台都擦一遍,雖然肉眼上看著是乾乾淨淨的,但實際上……你很可能是均勻地把細菌抹在了所有東西表面。
注意:這個比較範圍是家居範圍中的所有無生命物體,比較物件並不包括有生命的動物,也不包括人類自己——畢竟我們人類自己體表和體內,就有超過 100 萬億的微生物。尤其是腸道中的微生物,更是我們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重要的功能。那麼,為什麼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洗碗海綿,居然會成為一塊微生物培養皿呢?這一切都要得益於它獨特的疏鬆多孔結構——這種結構不光有利於我們在使用時快速吸水、擠水分,在使用洗潔精時還能快速起泡,為細菌的生存營造了絕佳的條件。
這種疏鬆多孔的結構簡直是就像是給細菌們建立了一個個“宜居社區”。同類或者可以偏好一起“群居”生存的細菌們,可以在靠近的區域生存;而那些彼此之間可能產生抑制效應的微生物,或者偏好“獨居”的微生物,也可以在相較遠一些的區域生存。簡而言之,E 菌和 I 菌,都能找到自己適宜的生長環境,彼此相安無事,大力壯大自己的家族。洗碗海綿里的微生物們,不光數量龐大,種類也相當豐富。光是在一塊洗碗海綿中,就有超過 118 屬共 362 種細菌。這是因為洗碗海綿這種疏鬆多孔且自帶空間分割效果的環境,還能避免微生物種群間的惡性競爭導致的一方消亡,大家都能在“龐大”的空間中找到一個小角落繁衍生息。根據相關研究,像海綿這樣具有中等空間分割的環境,可以長出最豐富多樣的細菌群落。相比於實驗室內純凈單一的瓊脂培養皿,這種可以多級分配的環境,可謂是真正的“天選培養皿”。
使用頻次和適合細菌繁殖的放置環境除了結構本身非常適宜細菌的生活,我們頻繁地使用洗碗海綿也讓它裡面的菌們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食物和水源”。即使我們用力把洗碗海綿擠壓再擠壓,裡面依然會殘留部分水分。而這種始終保持微微濕潤的條件,簡直太適合細菌的繁衍生息了。每一次我們洗碗,都會一部分的食物殘渣在我們擦拭、搓洗時進入到海綿內部,成為細菌們的食物。“地形”適合生長,“生存資源”還相當豐富,也難怪洗碗海綿能成為廚房細菌的大本營。一旦洗碗海綿在使用中被污染,微生物們就會在它的表面和內部飛速地繁殖。等等,如果一塊沒用過的洗碗海綿肯定是乾淨的,那麼污染它的污染源又是哪兒來的呢?答案可能會讓你很難受——你和廚房中處理的各種食物,都是來源。
我們每天在環境中就會接觸到大量微生物,它們會附著在我們的皮膚表面上通過接觸傳遞到我們所及的各種地方。而尤其是在廚房環境中,不斷進進出出的生肉、生鮮食品也會引入不少的微生物。當我們接觸了這些物品再接觸洗碗海綿,就會把微生物傳遞給它。比如你的手拿了一顆生雞蛋,上面的沙門氏菌就可能沾到了你的手上,而當你拿起廚房海綿準備擦擦檯面的時候,沙門氏菌就可能藉此鑽入海綿中,並在裡面的某個一個小間里建立自己的大家族。除此之外,在我們清洗各種附著著微生物的食物、器具時,飛濺的水滴還會將微生物們傳播到整個廚房環境中,而洗碗海綿通常放置在水池旁,飛濺的液滴也經常會降落在它身上,讓裡面的細菌社區又添一個住戶。所以,在我們的家裡微生物量最大的並不是你以為的衛生間,而是……廚房。
當一塊廚房海綿成為了微生物的樂園,它不僅會產生異味,也會在你的每次使用中將各種微生物轉移到廚房表面。值得慶幸的是,洗碗海綿里大部分細菌並不會致病。但豐富、龐大的微生物群落裡,難免有幾個可能會使壞的傢伙,比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可能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影響的有害菌。如果使用洗碗海綿不當,就可能將這些微生物傳遞到食物表面,而如果家庭中有免疫力較差的孕婦、老人、小孩,就有可能因此产生食源性疾病。
定期清理洗碗海綿真的有用嗎?那麼定期清理洗碗海綿,能不能有效減少裡面的微生物量呢?只能說,效果聊勝於無。曾經有研究者用市面上常見的宣稱具有抗菌作用的洗潔精對使用過的廚房海綿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結果發現……如果按照商家建議的定期把洗潔精抹在洗碗海綿表面,並不能有效地減少洗碗海綿中的微生物量。
海綿多孔的結構不僅為細菌的附著、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也成為了天然的“避風港”。特別是一塊長期使用的洗碗海綿,在定期補給食物殘渣的情況下,它的表層會形成一層生物膜,使得具有抗菌作用的成分失活。此外,就算我們能堅持、長期用較高濃度的洗潔精或乾脆酒精等來浸泡消毒,又或者用熱水、微波爐高溫消毒,也很難將洗碗海綿中的微生物量降低到一半以下。一旦洗碗海綿回到正常的環境中下,再用起來,時不時補給點水分和食物殘渣,裡面的殘留的微生物們很快又會發展壯大起來。難道,我們就非得跟這些膈應人,還可能產生風險的微生物共存了嗎?我們的碗筷就不能被“洗乾淨”了嗎?最簡單也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直接使用洗碗機,讓廚房中不再需要使用洗碗海綿這一物品,從根源解決問題。洗碗機高溫水洗、烘乾的過程,能有效去除污漬,同時也能高效滅菌。
但如果條件不允許,或者就是不喜歡用,可以換成下面幾款相對沒那麼容易滋生細菌的清潔用品。
①洗碗刷就是不錯的選擇。洗碗刷的結構單一,不容易附著微生物,也更容易甩乾、清潔,相比之下就對微生物繁殖沒那麼友好了。一項對比實驗就發現,在用過的刷子中觀察到的細菌水平低於海綿,並且沙門氏菌在刷子中的死亡速度更快。
②一次性的廚房抹布也不錯,每次都是乾乾淨淨一張布,用完就扔,不存在交叉感染。傳統的棉質抹布就算了,雖然它的結構不如洗碗海綿複雜,但照樣也是滋生微生物的一把好手。
③還有一種跟洗碗海綿長得相似,但使用起來相對更複雜的木漿海綿也不錯。這種海綿每次用完后能夠很迅速地幹掉——直接乾成硬邦邦一塊那種,它的大孔隙和速幹特性讓微生物沒那麼容易在裡面滋生了。即使只是平放,木漿海綿也會比普通海綿幹得快得多。但無論如何,只要涉及到重複利用的清潔用品,無論它本身再給力,最重要的還是——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