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是聆聽內心聲音的最佳時機:
肚 子 好 餓 !!!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吃飯的時間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深夜美食的背後,可能是疾病風險的攀升。能忍住不吃,當然是更利於健康的。
但人生在世,難免身不由己;想做到「不吃夜宵」,其實並不容易——
晚上加班工作、看書學習、收家帶娃、健身運動……等到萬事俱備、可以睡覺的時候,晚飯已經在肚子里消化了 3~5 個小時,胃也差不多快排空了。
吃 or 不吃,成了一個很擰巴事情。
吃了,怕長胖、怕不好消化;不吃,又肚子咕咕叫、翻來覆去難入眠……
實在餓得慌,這一口夜宵,到底要不要吃?
吃夜宵,不一定會胖
餓著睡,更耽誤減肥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邀請參與者分別進行了 2 次為期 4 周的減肥。他們每天的能量攝入總數相同,一組「早上嗷嗷吃」、另一組「晚上嗷嗷吃」。
結果發現,「嗷嗷吃」時間的早晚,並不影響他們的總能量消耗、靜息代謝率以及最終減肥效果。[1]
圖片來源:文獻
換句話說,控制好「全天的能量攝入 ≤ 身體所需」,即使睡前吃了點夜宵,不用太擔心長胖。
真胖了的朋友,回想一下白天吃了啥,可能就會發現……也不能全怪夜宵。
更多體驗過「吃一頓夜宵就胖了三斤」的朋友,別慌!咱人體的長肉效率不會這麼高,更可能是……夜宵吃太鹹,水腫了(此處特別點名火鍋燒烤炸串什麼的)。
圖片來源:網路
不是「可以天天放肆吃夜宵」的意思哈!三餐規律才健康!
只不過,餓慘了的時候,或者白天沉迷於搬磚學習沒能好好吃飯的時候,你可以偶爾寬容一下自己,「沒有負罪感」地墊一口。
畢竟「晚上餓著肚子睡」不一定會讓你更容易瘦,反而可能事與願違。
饑餓是個妥妥的「睡眠刺客」,它會讓大腦分泌一種叫做「食慾肽」的激素,強行幫你保持清醒,方便你覓食。(相反地,吃點東西讓血糖升高,能夠抑制食慾肽分泌,幫你睡個好覺)[2]
餓著不吃的倔強,大概率會變成「輾轉反側、睡不著覺」的折磨。沒能及時進肚的夜宵,也許還會給你托一場「餓夢」——
圖片來源:表情包改編
到這都還沒完!饑餓感帶來的睡眠減少,同樣不會放過你。
研究顯示,睡眠時間縮短,會在無形中增加人的食慾、饑餓感,[3]以及對望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渴望。[4]
比如為了補償前一晚「挨餓受罪」的自己,你可能會在第二天哐哐一通吃,恨不得「餓夢」裡的美食全品嘗一遍……
為了食慾穩定,餓到不行就吃點夜宵吧,別折磨自己。
吃夜宵,不影響消化
餓著肚子睡,反而是受罪
有多少「餓了不敢吃夜宵」的朋友,是被一句「睡前吃東西不好消化」勸退的?
傳言中,睡覺時全身都開始休息,吃下去的食物會停留在腸胃中,無法消化,影響健康。
實際上,腸胃確實有時候會鬧情緒,讓你感覺不舒服,但不能懷疑它的「敬業」程度——
就算睡著了,它也會自覺幫你消化食物,頂多就是速度變慢了點而已。
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睡眠期間,通過鼻飼管把被標記的食物輸送進受試者胃裡,結果發現:人就算是睡著了,胃腸系統也在正常運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5]
傳說的中健康的「鐵胃」,偶爾餓一餓也無傷大雅。
但如果平時腸胃就各種不舒服,「挨餓」這個過程可能會讓你更痛苦。
饑餓時身體釋放的「饑餓素」會帶來胃腸肌肉的收縮,「肚子餓到咕咕叫」「餓到胃痛」「餓到想吐」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時候,餓了就吃點夜宵吧。
圖片來源:表情包改編
等一下,先把你外賣 App 里的炸雞烤串小漢堡刪了!
偶爾允許自己吃夜宵,沒關係;但最關鍵的是要學會「怎麼吃」。
掌握 4 個法則
「科學吃夜宵」
吃夜宵這個事兒,答案其實很簡單:聽身體的話,舒服最關鍵。
不吃硬餓著,餓到睡不著,餓到胃痛,不行;
吃太撐太重口,胃酸反流,水腫長胖,也不行;
別看「吃夜宵」就簡單三個字,有些人吃了,解餓又快樂;有人吃了,卻長胖、水腫、影響睡眠……
➊ 嘴饞餓了你就早點吃!吃完緩緩再睡覺。
➋ 請牢牢記住這句話:「健康夜宵」的關鍵,不是吃飽,而是緩解饑餓感!
➌ 別貪多,約 150 千卡的食物,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量~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肚子餓了睡不著」:吃飽腹感強的膳食纖維 + 蛋白質食物。
一杯全脂牛奶( 240 毫升)
一個水煮蛋 (約 70 克)+ 搭配點藍莓(約 130 克)
吃完還餓,可以再吃點西紅柿(不許拌糖)、生菜和黃瓜片(不許蘸醬),這幾種食物能量較低,還容易有飽腹感,吃上完整的 1~2 個沒問題。
「悲催熬夜補能量」:吃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 膳食纖維食物
一杯脫脂牛奶( 240 毫升) + 一片全麥麵包( 30 克);
一小碗蝦仁餛飩,大概 5 個(共約 100 克)帶點湯;
小份的西紅柿雞蛋面,或者是普通碗的一半(約 130 克)
「單純嘴饞想吃點」:最好控制住自己!能不吃就不吃!
忙碌了一天這麼辛苦,肚子餓吃點夜宵,再正常不過了。但為了自己的身體,能管住嘴是最好的。就算偶爾管不住,也得好好選選吃點啥。
適時放下負罪感,一起快樂吃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