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老年疾病目前不能完全治癒!出現性情大變、記憶減退......要小心
更新于:2025-03-26 08:30:32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日漸衰退

  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面對

  孤獨、失落、焦慮以及抑鬱等

  一系列心理問題

  作為子女

  我們該如何敏銳地察覺到

  父母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

  日常生活中

  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緩解不良情緒呢?

  警惕腦海中的“橡皮擦”

  目前我國老年期“失智”患者已超13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概有1000萬左右。

  一、早期癥狀識別

  ● 記憶力下降

  老年人常說“我剛才說過……嗎”這種口頭禪,這是近記憶力下降的表現,剛發生的事記不清,如剛說完話就忘。

  ● 視空間能力下降

  總問“這是哪兒”,意味著對空間場景判斷出問題,像迷路患者就與此癥狀有關,在熟悉環境也可能迷路,照護時應避免讓他們獨自去陌生環境。

  ● 多疑

  說“我的東西是不是被誰給拿走了”,看似多疑,實際是記憶力下降找不到東西后的繼發表現。

  ● 性格改變

  像“你們都不關心我”這種話,表明老人出現性格大變,變得敏感、情緒不穩定等精神行為癥狀。

  此外,還有其他早期表現,如原本做飯好吃卻突然做不好,放錯東西(把鑰匙放冰箱),做事猶豫不決、容易上當受騙、社交退縮等,並且這些情況要與既往對比,影響到日常生活或社交時就要警惕,最好去醫院做檢查評估。

  二、正常衰老健忘與阿爾茨海默病的區別

  ● 記憶環節

  正常衰老健忘多是記憶提取功能出問題,提醒後可回憶;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編碼環節就出問題,提醒後仍記不住。

  ● 臨床表現

  正常衰老健忘偶爾發生、程度輕、不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和生活功能;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除記憶力下降外,語言、思維判斷、計算能力等受影響,且對生活影響大。

  ● 檢查評估

  正常老人認知功能無問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整體認知功能下降,影像學可能有腦萎縮等改變。

  三、疾病篩查

  畫鐘測驗可簡單篩查。

  按要求畫出表盤得1分;

  標註時間刻度數位位置正確得1分;

  標註正確時間刻度(時針分針)得1分。

  3分初步判斷認知功能正常,2分可能有輕度問題,2分以下問題可能較嚴重。

  四、患病老人的照護

  ● 早期

  主張鼓勵和督促,讓老人保持一定社會功能,做力所能及之事,適當參加社交活動。

  ● 中期

  主打協助和陪同,督促老人換衣服等日常生活,陪伴外出避免危險,安撫情緒問題。

  ● 晚期

  全方位照護和安全防範為主,注意避免感染、跌倒骨折、噎食等風險。

  目前不能完全治愈阿爾茨海默病,但可改善認知和精神行為癥狀、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社會功能。

  五、疾病的預防

  ● 高危人群

  年齡(年齡越大患病風險越高,65歲以上老人年齡每增加5歲患病風險增加一倍)、文化水準較低、有慢性病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膽固醇血症等)、腦外傷或中毒病史、抑鬱、社交隔離、體力活動少、視覺聽覺減退等都是風險因素。

  ● 預防手段

  對於可控因素,如受教育程度可通過多學習用腦改善;聽力視力下降要及時關注處理;控制好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治療抑鬱症等有助於預防疾病。

  除了阿爾茨海默病

  還有一種老年精神科常見的疾病

  也容易引起性情大變

  ️

  讀懂老人的抑鬱信號

  疼痛和抑鬱關係極為密切,二者互為風險因素。抑鬱症患者患慢性疼痛風險增加,慢性疼痛患者發生抑鬱的風險也大大提升。

  疼痛還和焦慮密切相關,因為焦慮和抑鬱同屬情緒異常改變,抗焦慮葯和抗抑鬱葯高度同源。

  一、老年疼痛與情緒問題的應對

  對於老年人不可避免出現的疼痛問題,首要的是科學診治疼痛。相當一部分疼痛有治療方法,對於難以緩解的疼痛(如帶狀皰疹疼痛),可通過心理干預,像轉移注意力、放鬆訓練、適度運動來緩解。一旦出現持續嚴重的情緒問題,應尋求醫生説明。

  二、老年抑鬱症的常見癥狀

  抑鬱症的核心癥狀包括情緒低落、快感缺失和興趣減退,但在老年抑鬱症患者中,以上三種核心癥狀可能並不突出,而多見以下表現:

  ● 焦慮

  緊張、擔心、思慮重,尤其對自身慢性疾病過度擔憂,疑病情況較多。

  ● 軀體不適

  涉及全身各系統癥狀,如頭部不適、憋氣、胸悶、心慌、肌肉疼痛、乏力等,患者常反覆到不同科室檢查,擔心自己患有其他嚴重疾病。

  ● 睡眠障礙

  很多老人在情緒問題之前就有睡眠問題,如時長縮短、品質下降、入睡困難、早醒、半夜起床、做噩夢等。

  ● 自殺傾向

  這是全年齡段抑鬱症都要重點關注的癥狀,老年患者一旦確定自殺想法,往往會採取極端手段,前期可能糾結很長時間,家屬要引起重視。

  三、老年抑鬱症的高危因素

  ● 多病共患

  如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後、帕金森病后等都可能併發抑鬱症。

  ● 退休

  生活模式和環境變化,身邊的喪失性事件(如退休、喪親、經濟狀況改變)導致老年人出現抑鬱症風險增加。

  ● 晚年喪偶

  獨居老人患病風險增加,孤獨、寂寞、社交活動減少會大大增加抑鬱症風險。

  專家提醒:老年抑鬱症的風險因素多樣且複雜,慢性軀體疾病和社會心理因素不容忽視。

  關愛與陪伴是“良藥”

  冬季部分患者復發風險高、病情波動加重,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培養興趣愛好(如學彈鋼琴、繪畫、書法、養花、養小動物)、鼓勵與老友交流、參加社區活動或老年大學等社交圈子可改善狀況。

  家屬可以給予哪些支援?

  ● 多關注

  常回家看看、多打電話溝通,及時發現老人的變化。

  ● 提供支援

  給予情感陪伴,帶老人參加社交活動,適度經濟支援。

  ● 關注身心健康

  協助老人定期體檢,發現問題早發現、早干預,鼓勵老人接受規範診療。

  健康小貼士

  1.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癥狀:記憶力下降、視空間能力下降、多疑、性格改變。

  2.目前不能完全治愈阿爾茨海默病,但可改善認知和精神行為癥狀、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社會功能。

  3.老年抑鬱症常見癥狀:焦慮、軀體不適、睡眠障礙、自殺傾向等。

  4.老年抑鬱症的高危因素:多病共患、退休、晚年喪偶等。老年抑鬱症的風險因素多樣且複雜,慢性軀體疾病和社會心理因素不容忽視。

  5.關愛與陪伴是“良藥”:多關注、給予情感陪伴、協助老人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