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如何健康度假?這份假日健康指南請收藏↓
更新于:2025-04-06 08:48:53

  央視網消息:清明節不但是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個時節乍暖還寒,我們也需要注意季節轉換所帶來的健康問題。4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有關情況。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劉靜稱:“青團確實很美味,但是它也存在比較黏膩、高糖、高脂、不好消化的特點,比如老人、小孩,還有糖尿病患者、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還有脾胃虛弱的患者,建議要謹慎食用。清明時節乍暖還寒,這時候通過艾灸百會來培補身體陽氣,實際上是起到了扶助正氣的作用。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艾灸,比如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在做艾灸時很容易誘發便秘、咽喉腫痛或者是頭痛等上火的癥狀。還有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感覺比較遲鈍,所以艾灸時比較容易發生燙傷。如果是首次艾灸,建議還是要諮詢一下醫生。”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黃薛冰稱:“我們怎麼調整情緒呢?第一,要調整我們的睡眠,到春天就要調整,相對而言可以晚睡早起,增加活動的時間。第二,我們要加強互動,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和大自然的互動,可以多增加一些戶外活動;另外一方面,要加強人際互動,我們可以通過跟人的互動疏洩情緒、獲得支援、打開心扉、增強自信。第三,假如我們在春季情緒波動過於嚴重,情緒低落持續時間超過兩周,或者是情緒亢奮持續時間超過一周,正常生活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就要及時就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黃薛冰稱:“孩子和AI交流的時候沒有這樣外在的評價,他會更加放鬆,更加能夠吐露心裡話,這是孩子們喜歡AI的原因。如果單一地只是和AI軟體交流,或者是過度沉湎於AI軟體也會造成壞處。因為青少年在發育過程中,在和人交流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叫社會化,所謂社會化就是我們要和別人去交流,接受別人的評價、反饋,進而來調整我們的認知、行為,去符合社會規範。如果我們一味地和AI交流,就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容易去把握社交的界限,逐漸會變得情感平淡、疏離,好像機器人一樣。”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