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反映,
在軌交長江南路站
4號口外的人行道上,
一口氣安裝了17根紅白警示桿。
這些警示桿本是用來
阻止非機動車停上人行道的,
但不到50公分的間距,
使得經過乘客
要麼搖擺身子“扭上一段”,
要麼只能繞行馬路。
對推童車、提行李、
抱孩子的乘客更加不方便。
有市民吐槽,
在這些阻車桿間穿行,
就好似在"繞樁"練功。
相關話題也登上了上海本地熱搜
長江南路站
是軌交18號線的終點站
也是與軌交3號線的換乘站
這裡人流量大
非機動車也很聚集
為了防止非機動車佔道
方便市民進出地鐵站
有關部門想了多種辦法
記者在4號口外看到
站外人行道的東西兩端
架設了阻止單車進入的
紅白警示桿17根,
間距不到50公分。
緊湊的間距
雖然有效阻止了非機動車
但在高峰時段也降低了通行速度
容易造成擁堵
想要通過這17根警示柱
的所有人
要麼搖擺身子“扭上一段”
要麼只能繞行馬路
附近市民一致反映:
“不方便!”
而從實際效果看
即使安裝了警示桿
也依然有單車停在阻車區域內
而"停車監控區域"的警示牌
也是形同虛設
此外,
部分警示桿還緊緊卡在盲道兩側
附近市民表示不太合理,應該改進:
“像這裡警示桿設在盲道上,其實是挺影響盲人的行走的。”
“上下班的時候,人多的時候很擠,稍微寬點走路方便一點,讓人家腳不方便的,好走就可以。”
對此,屬地鎮城建部門工作人員表示,若拆除或調整警示桿間距的話,容易加劇單車違停現象,造成市民更大的通行不便。最佳解決辦法就是增加停車場地,在此之前,將安排人員現場引導,並協助推童車、坐輪椅的市民進出地鐵站。
“目前這塊區域確實沒有能供嬰兒車或者輪椅車能夠單獨通行的區域,針對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市民,可以尋求我們現場管理人員的説明。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在這塊區域深挖停車區域,等到18號線二期網站建成通車以後,可以大大緩解這一情況。”
設置警示桿的初衷是好的
現在卻“困”住了通行的市民
希望能加快停車場地的建設
讓警示桿既能發揮作用
又不成為市民出行的阻礙
本文綜合自:新聞坊、看看新聞knews
相關作者:劉洋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