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階段,寶寶只認媽媽,母子連心不是說說而已
更新于:2025-03-26 08:22:27

當寶寶進入這個世界時,他們開始了一個瞭解和依戀他們主要照護者的心理旅程。通常這個角色由媽媽扮演,但爸爸、祖父母或其他親近的家庭成員也可能成為嬰兒依戀的物件。心理學家約翰·鮑比通過研究總結出嬰幼兒的依戀關係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標誌著寶寶對母親的認識和情感聯結方式的轉變。

初識世界(0-3個月)新生寶寶的世界初到達時是模糊的。由於視力限制,他們無法清楚地辨認面孔,但對任何給予他們舒適和安全感的人都會有積極的社交反應。在這個階段,寶寶與周邊環境的連接主要是通過感覺體驗建立的:撫觸、心跳的聲音、和照顧者體溫的溫暖。尋找熟悉面孔(3-6個月)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寶寶能力的提高,他們開始辨識和偏好特定的人。他們會展現出更明顯的情感反應,當媽媽進入房間時,他們可能會發出興奮的咿咿啊啊聲或是甜美的微笑。儘管寶寶此時對照護者的離開還沒有明顯的焦慮,但這個'有差別的社會反應'表明他們開始區分熟悉和陌生人,警覺性也在慢慢成型。

深化依戀(7個月-2歲)當寶寶接近6個月大,他們的依戀行為開始趨於複雜。孩子們意識到"客體永存",即使看不到媽媽了,他們知道她還是存在的。因此,在這個階段,如果媽媽離開,寶寶可能會表現出分離焦慮,並且可能會出現強烈的哭喊和搜尋行為。他們對媽媽的需求變得十分強烈,往往不願和媽媽分開。

趨於獨立(2歲以上)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們開始理解媽媽不在身邊時並不意味著被遺棄,而是她有其他任務要完成。兒童在這個階段開始學習如何處理分離,他們的依戀在性質上發生變化,從對媽媽的全面需要轉變為夥伴關係,即一種更為成熟和穩定的情感連結。儘管如此,寶寶仍然需要媽媽的支援和安慰來安撫他們的焦慮。

雖然寶寶的依戀主要集中在媽媽身上,但其他家庭成員的參與也非常重要。通過共同照護寶寶,其他家庭成員可以説明孩子建立更廣泛的安全感,並且促進寶寶對環境的適應。同時,當寶寶逐漸長大,家庭成員可以通過承擔一些照護工作來幫助媽媽減輕壓力。

在寶寶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提供刺激豐富的環境和適宜的挑戰對於他們的認知發展和情感成熟同樣至關重要。通過閱讀、音樂、互動遊戲等多種早教活動,家長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社交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早期教育的關鍵是讓孩子在安全感與自我探索的平衡中探索世界。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