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心,特別容易“不平衡”。
看看別人,再想想自己,就陷入到“比較”當中。不比較,不平衡的心理還不太嚴重。一比較,不平衡的心理就容易走極端。
看到別人住大房子,而自己只能住小房子,就會對別人產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看到別人賺大錢,而自己只能賺小錢,就會抱怨不公平,對別人產生仇恨的心理;
看到別人的孩子讀書很厲害,而自己的孩子讀書很平庸,就會心理失衡,愈發討厭自己的孩子,同時怨恨別人家的孩子。
上述談到的這些情緒,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沾染到。為什麼?因為人性是相似的,在面對“有差距”的人與事兒時,都會有極端的情緒。
而這種極端的情緒,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見不得人好”。
02
有一個問題:大家都是人,都需要經歷生老病死,為什麼非要見不得人好呢?
生老病死的宿命,這是客觀規律。可活著的這幾十年,存在的變數太多了,人與人之間始終會拉開巨大的差距。
大家都是一個鄉里出來的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拚了十幾二十年,總有人變得富有,也總有人依舊貧窮,一個天一個地。
奮鬥后,依舊貧窮的一方會疑惑,我努力多年,為什麼還是貧窮呢?憑什麼沒有我努力的他,可以在短時間內發家致富呢?
事後,當事人會得出一個結論,肯定是他不擇手段,才能發家致富。
越是疑惑,越是懷疑人生,越是感覺到不公平,越是產生了見不得人好的心理。
如果僅限於此,那問題也不大。諷刺的是,現階段的一部分人,陷入到“底層互掐”的“見不得人好”當中。
也就是說,自己工資5000,而別人工資6000,就已經產生嚴重的見不得人好的心理了。同是工薪階層,卻互相掐鬥。
03
何謂底層互掐?就是同階層的普通人,為了一點小事而爭鬥不休,內心過分狹隘。
A住90平米的房子,而B住80平米的房子,其實都差不多。可是,B就是討厭A,認為A的房子比自己的房子要大。
A領著6000的工資,而B領著5000的工資,都是工薪一族。可是,B就是對A不滿,憑什麼A可以比自己多1000的工資。
A開著20萬的車子,而B開著15萬的車子,其實都差不多。可是,B就是討厭A,認為A的代步工具比自己的代步工具要好。
......
身為局外人的我們,都會認為,這都沒啥差距,也都是小事。可為什麼身為局內人的B,卻斤斤計較,總是內心失衡呢?
人這種生物,很少跟更高層次的人比較,只會跟同階層的人比較。對於高層次的人,他們很寬容。而對於同階層的人,卻各種心理失衡,見不得人好。
04
如何理解寬容更高階層的人,卻糾纏於同階層的人呢?
普通人知道自己十輩子都達不到兩馬的程度,所以他們不會跟兩馬比較,只會感慨這些富豪都很會做生意。
但是,普通人知道自己跟身邊的親戚、同事、朋友差距很小,基本都沒啥差距,所以他們就會跟這些人比較,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如果自己比親戚賺得多,那就會喜笑顏開;如果自己比同事過得更好,那就會特別滿足;如果自己的孩子,比朋友的孩子更高分,那就會欣喜若狂。
反之,態度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如果自己比親戚賺得少,那就會討厭親戚;如果自己比同事過得更差,那就會討厭這個同事;如果自己的孩子,比不過朋友的孩子,那就會看他們不順眼。
這就是典型的“就近攀比”。意思是,只跟同階層的身邊人進行攀比,並且通過攀比的結果,來放大自身的某種情緒。要麼特別高興,要麼特別怨恨。
05
人最大的劣根性,是見不得人好。
誰能保證,自己就一定希望別人過得好呢?誰都無法保證。哪怕口頭上說自己沒有這種情緒,內心裡邊依舊會各種“羡慕嫉妒恨”的情緒翻轉不停。
舉個例子。
自己負債累累,而得知某個兄弟姐妹存款百萬。這個時候,哪怕口頭上祝賀對方,內心也會抱怨自己沒本事, 非要負債累累。
這種抱怨的情緒,很快就會升級成羡慕嫉妒的情緒。羡慕嫉妒的情緒,很快就會升級成仇恨的情緒。
也就是說,人是有情緒的,而這種情緒,會在不經意間的攀比后,逐漸爆發出來。哪怕口頭上說不在乎,實際上內心也依舊在乎。
見不得人好,是人性的常態。在“金錢至上”風氣的加持下,這種見不得人好的人性,始終會變得更加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