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症確診更可怕的其實是誤診!過來人揭露:主要有5個原因
更新于:2025-03-26 07:36:01

唐先生今年53歲,去年10月底開始發燒咳嗽,而且喉嚨發炎,吃了消炎藥也沒用。11本月的第一天,他到某大醫院住院17天,經歷各種檢查折騰,甚至動用了昂貴的pet-ct檢查,結果顯示右肺有腫塊,懷疑是肺癌晚期,建議手術。

2019年11月20日,唐先生轉院到省腫瘤醫院。胸外科醫生安排其接受內鏡檢查,沒想到電子氣管鏡輕鬆“揪”出元兇,原來是一截長約2.5釐米的干辣椒鑽入了唐先生的右肺下葉支氣管里,導致他之前總是被檢查出“腫瘤陰影”。醫生當場取出干辣椒,常規消炎幾天后,唐先生病癒出院。

事後,唐先生才回憶起來,2月底他吃魚香肉絲時,嗆到干辣椒,後來就開始莫名其妙的咳嗽、發燒,但做了兩次氣管鏡都沒檢查出異樣,結果遭了這麼多罪!

癌症誤診、漏診現象並不少見

唐先生這種情況,屬於癌症誤診,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將干辣椒當成肺癌陰影?其實生活中,癌症誤診、漏診的現象並不少。

有些人因為誤診,開了刀發現沒有腫瘤,唐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而有些人則因為誤診成其他疾病,或者是漏診沒發現,等發現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Nature雜誌曾經發表文章稱,全球600多萬的癌症患兒中,有一半被漏診。《柳葉刀》估測,從2015年到2030年,全球將有300萬左右的癌症患兒得不到有效的診斷,根本原因正是誤診和漏診!

癌症之所以會被漏診和誤診,一方面,可能是醫護人員的疏忽導致,比如在做造影檢查時,出現設備偽影、異物偽影等,被誤以為是癌症病灶;

另一方面,臨床資料的不完善,也會導致癌症漏診,若是病史不夠詳細、體格檢查不夠詳細,會導致病變部位出現漏診;

此外,放射科的醫生責任心不夠、水平不夠,都可能引起癌症漏診和誤診。

當然,檢查設備的老化,也容易將偽影當成病症,或是圖像過於模糊,將病症掩蓋,引起漏診。

需要注意的是,檢查手段的不正確,也是引起漏診、誤診的重要因素。案例中,唐先生一開始做了各種檢查,都出現了誤診,後面用電子氣管鏡才確診,不僅浪費錢,也受了不少罪。由此可以看出,檢查手段對癌症的診斷非常重要。

癌症檢查,手段需對症

對於癌症的檢查手段,不是越貴越好,而應該對症!

比如肺癌的檢查,很多人喜歡做x光檢查,但其解析度低,若是診斷出肺癌,往往已經到了晚期。最好使用高清的CT進行檢測,哪怕是1cm、0.8cm的腫瘤都能被檢查出來。

而一些人又覺得CT是萬能的,乳腺癌的篩查也用CT做,但是篩查乳腺癌,優先選擇的是乳腺鉬靶,通過乳腺鉬靶的照片檢查乳腺健康情況,優於CT的檢測效果。

對宮頸癌的檢查,真正有效的是TCT檢查,也就是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目前臨床上普遍應用該檢查方式對宮頸癌進行篩查,其標本滿意度和宮頸癌的檢出率都非常高,還能發現微生物感染和癌前病變。

從以上幾種癌症的檢查手段可以看出,選對檢查手段非常關鍵,此外,即使有了初步的診斷,也要通過標本的活檢,才能最終確診,這樣才能避免癌症的漏診和誤診!

如何避免出現癌症誤診和漏診現象?

①為了避免癌症出現誤診和漏診,需要摒棄“有病才去醫院檢查”的思想,更不應該胡亂相信上網搜尋的相關問題結果,避免醫生受到患者和家屬的影響,做出錯誤的判斷。

由於癌症的檢查很複雜,並不像普通疾病那樣容易被診斷,往往需要會診。因此,臨床醫生在做判斷時,需要影像醫生參與會診,多方面分析,所以,不要“急於求成”,影響了診斷的進程,導致最後結果的不正確。

為了避免癌症被漏診或誤診,患者還需要將過往做過的診斷報告和圖像檢查保管好,並提供給醫生做對照,不僅有利於癌症的判斷和分析,還能避免走彎路,出現漏診或誤診。

參考資料:

1.《癌症篩查是“過度治療”?年輕人不會得癌?一次性糾正誤區》.39健康網.2018-11-28.

2.《全球600多萬癌症患兒,有一半被漏診!》.醫學界.2019-03-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