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婚姻不幸福,為什麼還要催孩子結婚?原因主要有3點
更新于:2025-03-26 07:32:35
催婚這件事,在現代社會可以說是相當普遍。

很多到了適婚年紀的人,不管男生還是女生,如果沒有走進婚姻的殿堂,多多少少都會面臨家裡人的催促。

而這種催促,顯然並不會推動結婚本身,反而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一個人的逆反心理。

就算有的人,妥協了,選擇了結婚,最終離婚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

結婚,從來不是生活的結束,而是另一場人生的開啟。

婚姻,也不是童話故事,兩個人在一起是要真實過日子,並且生兒育女的,基於這個前提,如果彼此壓根完全不喜歡的話,那麼婚後在一起過日子,對誰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壓力。

你發現沒有,很多父母自己的婚姻,明明並不幸福,為什麼還要催孩子結婚?

原因主要有3點。

01.轉移責任;

這種關於責任的轉移,完全是一種下意識的心理。

相信很多人,在被父母催婚的時候,都曾聽過這樣的一句話:你結婚以後,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我的媽媽也這樣講過。

當時我就好奇,問我媽:究竟是誰給你指派的任務?

我媽沒回答。

這個問題真要追究下去,我媽自己都說不出來答案。

這種關於任務完成的背後,其內核真正反映的是結婚以後的責任轉移。

比如,如果你沒結婚的話,那麼以後不管你有什麼事,你生病了,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問題,肯定這些責任都還是在父母的肩上,他們不可能不管你,但如果你結婚以後,父母理所應當就會認為:此時,跟你結婚的這個人,才是你的第一責任人。

那麼,他們不是主要責任人的話,肯定心理壓力也會相對減小。

這種心態是無意識產生的,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

02.不結婚丟臉;

婚姻,在很多上一輩的人看來,是一張屬於自己的名片。

而這張名片,在面對外人的時候,可以直接打出去。

並且,在當下的社會環境里,很多人也會根據你的婚姻狀態,從而對你這個人當下的能力還有社會地位等有一個大致的打分,包括你給外人的印象,你的另一半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打個最簡單的比方。

如果,在職場上遇到一個人,他結婚了,並且呈現出來的狀態,婚姻是幸福的,兒女雙全,那麼這個人帶給外界的印象,就很容易認為其是踏實的,靠譜的,認真的。

這種衡量完全是一種不經過大腦細細思考,直接就會得出來的結論。

尤其是在人情世故中,婚姻這張名片,起到的作用相當大。

那麼,站在父母的立場,他們同樣會這樣認為,並且礙於思維還有成長環境的局限性,可能會更加無限放大個人的私心。

就像很多父母會認為,兒女不結婚的話,他們會感到丟臉。

兒女這張名片,在外人眼中,跟他們是利益一體的,兒女的能力還有地位,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外人對他們的態度。

而不結婚這件事,在當下的環境里,很容易成為被議論的物件。

這個時候,父母就會認為,他們因此沒面子了。

不要低估這種父母的存在,可以說是相當多。

我認識一個姐姐,她34歲未婚,在醫院工作,收入不錯,她就不想結婚,她說:我挺懶的,真的,回家什麼都不想做,我感覺自己並不適合結婚。我也接受以後所有的後果,現在就已經在攢養老錢了,並且我以後每個月的退休工資,應該也不會低。

但是,她的媽媽不這樣認為。

不管是誰介紹,兩個人搭不搭,她的媽媽都認為男生很好,催她趕緊結婚。

她問:媽,現在不是你們以前,過不好是要離婚的。

她的媽媽回答:離婚了也總比不結婚要好,我現在出門都抬不起頭。你結了再離,反倒是正常的。

而這樣的媽媽,光是我身邊的圈子,就有好幾個。

你要說她們不愛孩子嗎?

也不是。

基本都很愛孩子。

但是她們的思維跟認知,就決定她們無法尊重孩子的選擇跟人生。

人,總是難以避開個人局限性的。

03.希望孩子有人依靠;

每個人在生活中,揣測他人的想法時,都會以己度人。

很多父母,最終催婚的原因,還是希望孩子有一個依靠,漫長的歲月里,有一個相守的人。

當然,如果你要問他們:你的婚姻幸福嗎?你找到這個可以依靠的人了嗎?

我想,多數父母都會回答:你好好選就行啊,你肯定可以選到好的。

尤其是父母本身不具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或者不能獨處的話,那麼他們更是會把自己的思維,直接帶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也做不到。

我的一個好友,她的媽媽特別依賴她的爸爸。

因此,她的媽媽一直就催她結婚,認為她一個人肯定會過得很慘。

但是我好友自己卻不這樣認為,她與她母親不同的是,她特別能夠享受獨處,享受一個人的生活,把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條。

綜上,父母催婚肯定也有他們的想法,不會輕易被撼動,兩代人的矛盾往往就此產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