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於吃的執念有多大?
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都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病從口入”不無道理,數據顯示,國人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病率非常高。對於饕餮食客來說,食管癌後期無法吞咽的痛苦,又讓病痛加深了一重。
中國為什麼會成為食管癌的高發區?
一、全球一半食管癌在中國,河南林縣尤甚?
國際癌症機構發佈的《全球癌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範圍內有57.2萬人確診食管癌,50.9萬人死於食管癌。而我國食管癌新發患者、死亡患者的人數佔全球的55%左右。
而在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太行山一帶是食管癌的重災區。其中又以河南林縣的發病率最高,此地就連雞都比別的地方患病率高。
河南醫學院的專家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1959~1970年間,在林縣,食管癌導致的死亡佔據了死因的20%。後來,1974~1976年,全國涉及8億人的一項大型調查顯示,全中國食管癌的患病率不足林縣的六分之一。
為什麼河南林縣食管癌發病率如此之高?隨著研究人員的深入調查,發現主要與幾個原因相關。
1、食用黴變食物
早年間冰箱普及度不高,當地人經常食用一些儲存不當而導致黴變的主食。而黴變的食物內很可能含有黃麴黴素,該物質是個很強的致癌物,會顯著增加身體的患癌風險。
2、飲食結構單一
林縣居民當時的食譜非常簡單,經常只吃一鍋摻雜著一點蔬菜的小米粥,能量來源多為穀物,只有不到1%來自於動物產品。而長期缺乏胡蘿蔔素、維生素E、硒元素的人群,罹患食管癌的風險也會提高。
3、愛吃滾燙食物
當地居民有吃燙食的習慣,有時候甚至可以吞下去80~88攝氏度的食物。經常攝入滾燙食物的人,會導致罹患食管癌的風險增加3倍,隨著飲食溫度的上升,患癌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二、別錯把食道癌當咽炎,3個癥狀要瞭解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5萬人死於食管癌,這與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沒能及時發現食管癌早期癥狀有很大關係。很多人在身體出現異常癥狀時,會認為是慢性咽炎,以至於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那麼,該如何去區分慢性咽炎和食管癌呢?
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喉不適主要有咽喉幹癢、灼痛,且喉嚨處感覺有異物感,咽不下去、吐不出來,對正常的飲食不會有影響。同時,早上刷牙的時候還會有噁心、乾嘔表現,日常可能會有頻繁的咳嗽癥狀出現。
食管癌的癥狀主要有三個:
1、食管異物感
食管內感覺跟沾了東西一般,在沒有吞咽食物時也會有異物感,異物出現的位置與病灶位置一致。
2、吞咽異常
在吞咽食物時,明顯感覺有梗阻、疼痛、卡頓感,尤其是吞咽乾燥、堅硬的食物時,癥狀更為明顯,發展到後期可能連吞咽水都變得困難。
3、胸骨疼痛
在吞咽時,胸骨後還可能有悶脹、疼痛等不適,疼痛可表現為燒灼、針刺樣,在停止吞咽食物后癥狀可緩解。這種癥狀可以通過藥物緩解,但很快又會捲土重來,長時間存在。
在分不清自己身上的癥狀到底是咽炎還是食管癌時,建議還是要儘早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三、遠離食道癌從小事做起,6類人要儘早篩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沈哲提醒,想要遠離食管癌,日常要做好這四件事。
一是不要攝入過燙的食物,飲食要以溫的為主,避免燙傷食管,增加食管癌的發生風險;
二是在發現食物發黴後,要立即丟棄。不建議去掉黴變食物後繼續食用,一些肉眼不可見的部位也可能已經被污染了;
三是要保持營養均衡,蛋白質缺乏容易誘發黏膜增生,脂肪缺乏則容易影響其他營養的吸收;
四是要及時戒煙,吸煙時致癌物會直接與食管接觸,長期吸煙會增加食管癌在內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
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院胸外科大科主任郝安林提醒,想要早期發現食管癌僅靠身體的癥狀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很多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想要發現早期食管癌還是要通過檢查。
尤其是家族內有食管癌病史、罹患胃食管反流、HPV感染者、有食管癌前病變、身體有異常癥狀表現、太行山附近的人群,建議每2年進行1次內鏡檢查,檢查有輕度異型增生的人之後每年進行1次檢查、中度的則要半年複查一次。
食管癌在我國十分高發,對此一定要引起重視,日常多觀察身體表現,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同時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盡可能規避風險。
參考資料:
[1]《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國,到底為什麼》.醫學界.2019-04-15
[2]《以為是慢性咽炎,卻查出食管癌,兩者該如何區分?90%的食管癌不致命,但前提是……》.我是大醫生官微.2019-12-09
[3]《為什麼喝酒臉紅的人更易得食管癌》.健康報.2023-11-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