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資產是什麼?
有人認為是財富,然而縱有萬貫家財,也禁不住敗家子的揮霍一空;
有人認為是地位,然而一旦失勢,難免會有人走茶涼的下場。
有形的資產容易變質,無形的資產才能傳承久遠。
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資產,其實就兩樣東西:家教和家風。
01
家教
我們中國人把教育分成三大塊,一個叫作家庭教育,一個叫作學校教育,一個叫作社會教育。
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一個人的基礎教育不是在學校,不是在社會,而是在家庭。
所以我們中國人罵人,很少說這個人沒有受過教育,也不說這個人沒有進過學校,更不會說是這個社會使得他這樣子,我們一定會說他沒有家教。
沒有家教就是說這個人的家庭教育不好。
為什麼家庭教育會成為大家指責的物件?就是因為家庭教育是我們一生成長的基礎。
學校主要教知識、教技能,關於品德方面的東西家庭教育起主要作用,所以品德教育一定要在家庭裡面打好基礎。
你若冀望學校的老師把你的小孩子品德培養得很好,恐怕是有些不負責任了。
至於社會,就更不用說了,各種花樣都有,讓人防不勝防。
因此,我們看一個人是看他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把他的品德培養得很好的話,我們會比較相信他,而且他一生在各方面都會比較順利。
怎麼能把家教做好呢?
很少有人去想這個問題。除非家裡發生很嚴重的問題,否則我們大部分不會去想它。
現在讓大家想一想,你的家庭生活好嗎?你跟家人相處得快樂嗎?你們家的家庭氣氛是什麼樣子的呢?你都不知道從哪裡回答。
就好像我們天天吃飯,從來不去想飯是怎麼煮的、人為什麼要吃飯,那你怎麼懂得生活?這是很有趣的事。
中國人常講“身教重於言教”,你整天把孩子叫來,告訴他一大堆道理是沒有用的。
如果有用的話你也不會氣成這個樣子,講幾十次、講一百次都沒有用,因為他根本不聽。
應該怎麼做才有效果呢?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要做給他看。
中國人很聰明,讓大家住在一起,你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向你的爸爸媽媽請安問好;
孩子看在眼裡就知道了,他將來起來就先來看你;晚上睡前要先看看父母安睡下來了沒有。
講一百遍道理不如自己做給他看。你不必教他,他看到了,自然就明白了。
很多父母說自己也不是教育專家,而且既有工作,又有家務,很難有太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面。
其實家庭教育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父母核心的就是要做四件事情:替子女做些什麼,教子女做些什麼,陪子女做些什麼,讓子女做些什麼。做好了這些,其他的自然而言就會水到渠成。
02
家風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家族,能夠興旺幾百年的很少。
但是也有的家族一興旺就是幾百年,靠的就是家庭教育,或者叫家風。
我們要把福氣做大,家族就可以發達很久,如果只有一點點福氣,到了第三代就垮了,那後面的人就比較倒楣。
所以,我們只要有福氣的觀念,就會知道,家風就是福氣的傳承。
好的家風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習慣,立身行事有一定準則。
為什麼中國人有句話叫“富不過三代”呢?
因為物質是死的,人是活的,傳承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各種變故,可能一個敗家子就能全部敗光家業。
這也叫風水輪流轉,沒有世世代代永遠保持興旺的家族,這樣才能維持動態平衡。
我們所做的只能是延緩、拉長,為後代積累傳承更多福蔭。
人,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但是你的德行會留下。所以,我們給後代留下的就是兩個字——積德。
一個家族傳幾代,子孫有多少,我們決定不了,也沒辦法控制。
但是,好的家風一定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易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善就是德,積德的家庭,它一定有好的徵兆,好的現象會發生;而積不善的家庭,也一定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連這個都不相信,那就沒什麼好相信的了。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規矩、教養、精神財富。有好的家風傳承,就是留給子孫最大的福氣。
今天的家長如果有責任感的話,就立個規矩。定規矩時,全家都要參與其中,要經過大家的互動。
如果大家都覺得合理、安全、方便的話,就把這個規矩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這便是家風。
而不要炫耀自己有多少財富,家裡有多少人當過大官,家裡的小孩兒有多可愛,把希望都寄託在這些東西身上。
大家只要一比就知道,這些東西雖然樣樣都重要,但是家風最珍貴。
今天我們的問題,不是社會不好造成的,也不是因為學校不好,而是家裡已經沒有規矩了。
全世界的人都很羡慕我們,覺得你們中國人,怎麼在短短三十年裡,就能夠把一個國家治理到這樣的地步?這放在別的國家是很難做到的。
但是,全世界的人對我們也有一個共同的期待:
就是希望我們中國富強以後,能夠多分一點兒心力來提高中國人的素質,因為中國人很快就會走遍全世界。
到時全世界的人都會看到我們,他們會感覺到,中國人果然值得他們模仿,果然值得他們學習,果然值得他們去歡迎。
他們很樂意跟我們在一起,這才是大家都樂於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