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5歲,我們真的應該開始認真考慮自己身體的保養問題嗎?那些關於老年人健康的建議,是否真的是我們必須緊抓不放的救命稻草呢?為了説明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些問題,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來解釋有關維生素的知識。
這天清晨,小張如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公園跑步,他35歲身材健碩,平日里是一名普通的電器維修工。
由於職業的關係,他每天都得四處奔波,跑東家修個電扇,跑西家裝個空調,生活忙碌而充實。然而今天的晨跑卻帶給了他不一樣的感受,因為他無意間聽到了兩位大爺的談話。
“老李啊,跟你說,咱這年紀可得多吃些維生素了,”一位看起來六十出頭的老大爺對著另一位正在拉伸的老友說道,
“尤其是維生素D和維生素B12,聽說吃了不但能讓骨頭結實,還能預防老年失智!”“真的?維生素還能防那麼多病?”老李滿臉驚訝地說,“可不是嘛!我家小孫子昨天在網上看的,專家都這麼說!”
小張聽到這兒不禁放慢了腳步,心裡想:“維生素?還防病呢?”他對這種所謂的保健一向持懷疑態度。
但想起家裡年過65的父親,他決定待會兒陪父親去醫院做檢查時順便問醫生看看這些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上午十點,小張陪著父親來到醫院,今年剛滿66歲的老張身體狀況還算不錯,唯一讓小張擔心的是父親的記憶似乎不如從前,總是丟三落四的。
比如,昨天新買的牛奶,轉頭就不知道放哪兒了。“爸,這次檢查完,我有點事兒想問醫生,你等我一下。”小張陪父親檢查完後叮囑道,“嗯,好的,你去吧,我在這裡等你。”老張笑著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小張來到醫生辦公室,心裡還在琢磨該怎麼開口。坐在對面的是王醫生,一個看起來很有經驗的中年男性,鼻樑上架著一副老花鏡,正低頭翻看著張大叔的檢查報告。
“王醫生,我能問您個問題嗎?”小張終於鼓足勇氣問道:“自然可以,有問題儘管提。”王醫生推了推眼鏡,抬頭看向小張。
“我聽說,老年人過了65歲以後應該多補充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D和B12,這樣能預防很多疾病。您覺得這是真的有必要嗎?”
王醫生聞言,露出一絲笑意,似乎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問題。他放下手中的筆,語重心長地說道:“小張啊,你問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其實啊,科學研究確實發現,某些維生素對老年人的健康有積極的作用。”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比如說維生素D。大家都知道,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骨質疏鬆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科學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人群如果每天能夠補充適量維生素D,確實可以減少骨折的風險。根據一項數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30%因為骨質疏鬆導致骨折,而補充維生素D的人群中這個比例可以降到20%左右,這是一個顯著的差異。”
小張點了點頭,感覺受益匪淺,但還是有些疑問:“那維生素B12呢?他們說這個可以預防老年失智?”
王醫生微笑起來,顯得很願意回答小張的問題:“維生素B12確實對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吸收B12的能力可能會下降,導致體內B12水準不足。
這種不足可能會影響認知功能,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增加患上老年失智的風險。不過,維生素B12並不能直接預防老年失智,只能說它對大腦健康有一定的支援作用。也就是說,適量補充B12可能有助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認知能力,但不能全靠它來預防疾病。”
小張聽到這裡,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太了解維生素從哪裡獲取:“王醫生,這些維生素是不是一定要通過補充劑來獲取?飲食方面能不能滿足需求呢?”
王醫生再次推了推眼鏡,像是早有準備:“其實很多維生素我們都可以通過飲食來攝取。例如維生素 D,除了曬太陽外,深海魚、蛋黃及奶製品都是很好的來源。至於是否需要額外補充,要看個人具體情況。如果飲食均衡且吸收良好,也不一定非得依賴補充劑。但對一些有吸收障礙的老年人來說,適量補充是必要的。”
這時,小張的腦海裡已經浮現出一幅圖景:每天早晨為老爸準備一份豐富的早餐——一盤煎蛋、幾片全麥麵包、搭配一杯牛奶和一條三文魚,似乎就能輕鬆滿足維生素的需求了。
但他仍有些猶豫,問道:“那您覺得我爸平時飲食正常的話,還需要額外補充這些維生素嗎?”
王醫生看了看檢查報告,點頭說:“你爸的身體狀況不錯,但從檢查結果來看,他的維生素D水準稍低,這在冬日或日照不足的季節較為常見。像你爸這種情況,我建議每天補充一小片維生素D,尤其是在日照不足的季節;至於維生素B12,暫時不需要額外補充,飲食上注意就好。”
小張點了點頭,感覺自己學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識。看著手中的檢查報告,心中下定決心要好好照顧老父親,讓他在晚年既能吃得好、動得好,也能睡得好。
關於維生素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注:本文所涉及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