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總有一些時刻會懷疑人生是否只是一天天的重複,生活就像一條二方連續的花紋,毫無意義地延伸。
退有退的壞處,進有進的風險。
自己好像是在為自己而活,但又好像沒有一天真正屬於自己。
有一天,看到樓下奶奶在院子里打理菜園,忍不住問她如何看待活著的意義。
她已是耄耋之年,無兒無女,但每天都笑眯眯的,圍著花圃和菜地忙來忙去,樂此不疲。
老人說:活著,就是意義。
當時的我並不太懂,直到後來看到作家余華的一句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所活著。
我才恍然明白,活著就是意義,原來是這個意思。
01:活著,就是活在當下
小時候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老師家長們總喜歡說未來——如果你不好好學習,未來就會怎樣。
好像人生之中,只需要考慮未來,根本不用思考現在。
長大以後也是這樣,找工作要考慮前景;談物件要想想以後。
我們明明在今天生活,可是做出選擇的依據卻是未來。
我們看似很自由,實則不過是一個提線木偶,操控我們的那隻手叫做擔憂。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你會漸漸明白,焦慮和擔心其實根本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
你會逐漸懂得,你大可不必用現在的能力去衡量未來的難題。
未來事,未來心,活在當下,就是活著的全部意義。
02:活著,就是活出自己
巴克曼的《清單人生》一書裡,年老的瑪麗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姐姐是她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得到媽媽的認可是她終生的期待,丈夫習慣了她無條件地付出。
她以為她會每天按照清單按部就班地做事直至終老,但因為丈夫出軌,她的生活碎了一地。
她離家出走,在一個破舊的小鎮安身,在這裡她遇見了不一樣的人,終於明白:原來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最終,在大家的鼓勵下,年邁的瑪麗決定尋找年輕時就有的夢想,她開車踏上了前往巴黎的路。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相同,但我們卻常常迷失在別人的目光里,讓生活變成了別人的跑馬場,而非自己的自留地。
可是別人已經有人當了,如果你活成了別人,那麼誰來活成你的樣子?
活著的意義,就是活出你自己。
03:活著,就是活得隨心
人各有志,對幸福的判斷標準也各不相同。
有人喜歡錦衣玉食,豪華的住宅,但對有的人來說填飽肚子,有一張床可以睡就足矣。
有人喜歡四處旅行,用腳步去感受世界,但對有的人來說偏安一隅,守一城而終老就很好。
有人渴望功成名就,鮮花圍繞,但對有的人來說平平淡淡、安安靜靜地活著就是一種享受。
甲之砒霜,乙之蜂蜜。別人口中的美食未必符合你的味蕾,別人眼中的風景在你眼裡也許平平無奇。
不要用別人的鞋子去丈量你的腳,也別用別人的目光去綁架你的人生。
只要於他人無礙,於社會無害,你願意怎樣活就怎樣活。
隨心而活,就是活著的意義。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寫道:我用盡了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平凡也好,非凡也罷,你的生活,必須由你來掌控。你的人生,也只能由你來定義。
活著,就是活著的全部意義。
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所有人物、地點和事件均為藝術加工,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