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飲食特色,例如四川人湖南人偏愛辣味,北方人口重。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多元的飲食文化。今天,我們將聚焦於上海的美食。一般而言,上海本地菜餚的風味可以概括為“濃油赤醬”(即油脂豐富、味道濃郁、糖分多、色澤豔麗)。隨著各地人才彙聚滬上,這裡的美食也日益融合,你可以在此地品嘗到家的味道。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索上海的美味佳餚。
生煎是上海最常見的食物之一,提及上海美食,它總是首當其衝。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生煎據說已有百年歷史。在上海人的語境中,包子常被稱為饅頭。生煎外皮擠滿白嫩的肉餡,頂部點綴著芝麻,表皮鬆軟,底部香脆,內餡鮮美多汁。在微風中咬一口,暖意融融。
灌湯包遍佈各地,家鄉亦有此物,通常是鹹餡包裹在外皮之中。然而,上海的灌湯包別具一格,其甜味恰到好處,散發出濃郁的醇香味道。儘管許多人不習慣這種甜味,認為包子應當是鹹的,但這正是上海灌湯包的獨特之處:薄皮、豐富的湯汁和大份量的餡料,一口咬下,皮薄餡大汁水豐盈,美味非凡。
麻球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代,甚至可能是皇室曾品嘗過的佳餚。其主要製作材料包括糯米和芝麻,有時還會加入麻茸或豆沙等餡料。外觀圓潤飽滿,金黃色的酥脆表皮撒滿了香氣四溢的芝麻。皮薄而香脆,內部餡料甜糯,尤其是豆沙餡,更是我的最愛。品嘗時滿口都是芝麻的香氣,令人陶醉。
鮮肉月餅是上海地區的傳統糕點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我曾將其視為黑暗料理,因為在我的認知中,月餅應是甜味的,最多包含咸蛋黄。但一次偶然的嘗試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鮮肉月餅內餡由肉末、蔥姜蒜等多種食材炒製而成,再配以臘肉丁和各種調料攪拌均勻。品嘗後發現其酥香可口,外皮脆薄、餡料鮮美,一次能輕鬆吃下兩個。
糖不甩類似於湯圓的一種變體,被稱為“如意果”。加入薑汁製作的糖不甩具有祛寒正氣的功效。將糯米粉製成湯圓後,放入紅糖水中煮熟撈出,最後撒上熟花生碎和芝麻等配料,品嘗起來甘甜可口。
蟹殼黃外表酷似蟹殼,實則是一款酥軟點心。其外層為酥脆油酥,內部則是層層鬆軟的油條。品嘗時,鹹餡微鮮、香脆酥鬆,口感極佳。
南翔小籠饅頭是上海市知名的漢族小吃,南方人稱之為饅頭,北方人則稱之為包子。小巧的饅頭擺放在蒸籠中,等待食客品嘗。皮薄柔軟,內含湯汁,美味誘人。
不知道這些美食中有哪些是你未曾嘗試的?我個人還未品嘗過糖不甩,頗感遺憾。下次旅行時,大家不妨對照這份美食清單,盡情品嘗那些未曾打卡的佳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