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糖化血紅蛋白,糖友們看這篇就夠了!
更新于:2025-03-26 14:47:48

糖尿病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挑戰,尤其是長期併發症的風險。在眾多血糖監測參數中,糖化血紅蛋白(HbA1c)被普遍認為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指標。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深入理解HbA1c的含義及其在調控血糖方面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糖化血紅蛋白指的是什麼?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由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分子通過非酶促糖化反應形成。這一反應進程遲緩且無法逆轉,血糖濃度升高,其反應速率加快,直至紅細胞歷經約 120 天的生命週期後自然凋亡。

HbA1c的形成,實際上是血糖與血紅蛋白之間長期相互作用的直接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HbA1c 可助我們了解個體過去 2 至 3 個月的平均血糖情況

正因如此,其被視為評估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管控狀況的“黃金指標”

HbA1c的生成機制較為簡單,當體內的血糖濃度維持在較高水準時,葡萄糖分子會與血紅蛋白分子中的β-亞基N-末端纈氨酸發生特異性結合形成糖化血紅蛋白

這個過程在紅細胞的生命週期內持續進行,幾乎不受日常飲食、短期生活方式變化或心理壓力等外部因素的干擾。HbA1c的水準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血糖指標,相較於即時血糖測量,它更能準確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長期血糖控制情況。

在糖尿病的診斷和管理領域內,HbA1c的重要性正不斷上升。

最新版本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正式採納HbA1c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之一,並明確規定其診斷的臨界值為HbA1c不低於6.5%。

在實際操作中,每位患者的HbA1c控制目標應根據個體的年齡、病程、預期壽命、併發症情況及對低血糖的耐受性等因素,結合醫生的建議進行個人化設定。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皆為 HbA1c 的正常範圍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標給予了清晰明確的建議。

一般而言,正常的HbA1c水準應在4%至5.6%之間;對於糖尿病患者,目標HbA1c水準通常設定為7%或更低,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HbA1c 的檢測並非毫無制約。它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存在局限性,我們需要清晰且客觀地認識到這一點。比如,為保障檢測結果的精準與可靠,需要運用標準化檢測手段,要嚴格把控質量的實驗室環境里開展。

在設定個體化HbA1c控制目標時,還需充分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如貧血、血紅蛋白變異體等因素,這些都可能對HbA1c的檢測結果產生干擾,從而影響糖尿病管理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在實際操作中,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免疫比濁法或電化學發光法等現代檢測技術被廣泛應用於HbA1c的檢測。這些技術以其高準確性、高靈敏度和良好的重複性而備受推崇。

在採樣時,無論是空腹還是非空腹的血樣均可用於HbA1c的檢測,因為HbA1c的數值不受短期血糖波動的影響,確保了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為了全面評估患者的長期血糖控制情況,建議在同一時間段內進行樣本採集,並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檢測,通常建議每3至6個月進行一次

定期監測HbA1c不僅能夠説明患者及時瞭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況,也有助於醫生評估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從而進行必要的調整。

總之,HbA1c 於糖尿病的診斷及管理而言,乃是核心的生物標誌物,其重要程度顯而易見,無可爭辯。不過,當前仍有相當多的人對HbA1c存在認知上的誤區。

二、關於糖化血紅蛋白的誤解有哪些?

儘管 HbA1c 在醫學界得到了廣泛運用,然而對其的誤解卻依舊存在,這些誤解不僅可能誤導患者,也可能影響醫生的治療決策,進而影響患者的健康管理。

誤解一:HbA1c只能用於糖尿病的診斷

這一觀點是常見的誤區,實際上,HbA1c不僅僅用於糖尿病的診斷,它還廣泛應用於患者的長期血糖監測。

在糖尿病管理中,HbA1c的測量能夠幫助醫生評估治療的有效性。

如果患者的HbA1c水平在治療過程中顯著下降,這表明血糖控制得到了改善;而如果HbA1c水準未見下降,則可能需要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而且,HbA1c監測的個體化特徵同樣不容忽視。對於老年病患及存在併發症的情況,可適當放寬HbA1c的控制目標;相反,對於年輕且健康情況良好的患者,則應採取更為嚴格的控制標準,這種基於個體差異的管理策略是HbA1c監測的重要應用之一。

誤解二:HbA1c檢測只能空腹進行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HbA1c的檢測必須在空腹狀態下進行。

實際上,HbA1c的檢測並不受短期血糖波動的影響,無論是空腹還是非空腹的血樣均可用於檢測。HbA1c 獨有的特性,令其成為較為穩定的血糖衡量尺度,能更精準地反映出患者長期的血糖控制狀況。

HbA1c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反映的是紅細胞在血液中與葡萄糖結合的平均水準,主要基於過去2到3個月的血糖狀況。

HbA1c對需頻繁監測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能隨時檢測使他們能更好地融入日常,不必受空腹狀態等待的影響而改變活動安排。

誤解三:HbA1c可以完全替代即時血糖監測

儘管HbA1c在糖尿病管理中十分重要,但它並不能完全替代即時血糖監測

即時血糖監測能夠即時反映患者當前的血糖水準,提供即時的數據,這對及時發現和處理低血糖事件至關重要。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見且具有潛在危險性的併發症,它可能導致暈厥、喪失意識,甚至誘發更為嚴重的健康問題。通過即時監測,患者能夠迅速識別血糖的波動,並在需要時採取適當措施,如及時進食含糖食物,以防止低血糖帶來的風險。

在糖尿病的管理進程中,僅依賴 HbA1c 難以全方位洞悉患者的血糖狀態

患者的血糖水準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受到飲食、運動、情緒及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將即時血糖監測與HbA1c檢測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前者可以揭示血糖的即時變化狀況,而後者則對長期管理效果具有評估價值。兩者相互補充,共同為血糖管理提供一個更為全面的評估基礎。

除了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患者在監測和管理血糖時,還應關注其他一些重要指標,這些指標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情況評估。

三、除了糖化血紅蛋白,還有哪些血糖控制指標?

除了糖化血紅蛋白這一重要指標,還有其他一些血糖控制指標同樣值得關注,具體如下:

空腹時血糖指未進食測的血糖值,為糖友控糖評估的基本項。

通常,空腹血糖的理想狀態是保持在3.9至6.1mmol/L的區間內。但空腹血糖數值僅代表一時的血糖狀態,無法完整展示長期的血糖調控情形。

體重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同樣是衡量健康情況不可或缺的標準,特別是在糖尿病的管理及預防策略中佔據核心地位。體重超標或肥胖狀態與胰島素抵抗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這種抵抗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加劇血糖控制的難度。

一旦胰島素在協助細胞攝取血糖方面的效能減弱,血糖濃度便會攀升,從而提升了罹患糖尿病及其他代謝疾病的可能性。

通常情況下,BMI的理想區間被界定在18.5至24.0之間,這一區間普遍被視為健康體態的象徵。

保持在這一範圍內不僅能夠有效削弱胰島素抵抗,還能全面促進身體健康,並縮減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以及與肥胖相關的其他健康隱患的風險。

BMI一旦偏離正常範圍,便可能對身體的代謝機能產生不利影響。

具體來說,當BMI值達到25或更高時,即被判定為超重狀態;而一旦該值超過30,則意味著進入肥胖的區間。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個體的胰島素敏感性普遍降低,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有效調節血糖水準。

糖化白蛋白(GA)是另一關鍵指標,其核心作用在於衡量糖尿病患於過往兩至三周內的平均血糖情形。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不同,後者通常反映更長時間的血糖控制,而GA能夠更敏感地捕捉到短期內血糖的波動和變化。

臨床應用時,GA 正常參考值通常處於 11%至 17%的區間範圍內

這一範圍的設定基於大量研究數據,顯示可以有效反映大多數健康個體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狀態。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GA的水平能夠提供更及時的反饋,幫助醫生迅速調整治療方案,以應對最近的飲食、運動或藥物變化。

GA的敏感性使其成為監測血糖變化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患者開始新的治療方案或調整生活方式時,GA可以快速反映這些變化的效果。

如果患者近期加強了運動或改善了飲食,GA的變化將迅速揭示這些干預措施對血糖水平的影響,從而説明患者和醫生評估治療的有效性。

糖化血紅蛋白,不僅是衡量患者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可靠指標,還是預測糖尿病併發症風險的重要依據,其意義極為重大。

然而,僅僅依靠HbA1c數據並不全面,患者還需綜合考慮其他血糖控制相關參數,包括空腹血糖值、體重、體重指數(BMI)以及糖化白蛋白水準等。

這些指標相互補充,共同為糖尿病患者勾勒出一幅詳盡的健康情況圖景。通過定期追蹤並監測這些指標,患者可以更有效地駕馭糖尿病管理,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1、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020

2、陸蔚,莫一菲,周健,等.醫護人員實施《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的現狀及可行性調查[J].護理研究, 2013

3、吳剛.健康報 .得了糖尿病 看看糖化血紅蛋白.2010-03-25

4、 楊銳.健康時報.“糖化血紅蛋白”才是金標準.2005-07-28

5、於翠芸.醫藥養生保健報.關於糖化血紅蛋白那些事. 2024-04-25

6、路玉潔.山西科技報.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可以診斷糖尿病嗎.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