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吉林琿春3月21日電 (譚偉旗 李彥國 劉棟)成群的虎頭海雕振翅掠過湖面,白尾海雕的鳴叫聲回蕩在蘆葦叢中……三月下旬的吉林琿春敬信濕地霧氣氤氲,大批北歸候鳥陸續抵達,在此中轉、棲息。
琿春市位於吉林省東部的圖們江下游,該市的敬信濕地江河貫穿,湖泊星羅棋布,是世界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多條候鳥遷徙路線在此交會。
清晨,吉林省琿春森林公安分局敬信森林派出所民警張蒙樂帶著警務裝備包登上新型移動警務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個設置於敬信龍山湖區域的“候鳥保護移動警務站”能夠通過雲視頻監控系統實施動態監測,再結合車巡、步巡等方式,實現全方位24小時巡護,以即時動態掌握候鳥和區域內人車活動實況。
張蒙樂介紹,森林公安啟動春季候鳥保護百日專項行動以來,他和同事們變身成為“生態哨兵”,常態化開展區域巡護、遊客服務、普法宣傳、應急處置等工作,精準預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
每到候鳥遷徙時節,琿春森林公安分局都會在濕地周邊密織“愛鳥護鳥宣傳網”。如在主要觀鳥區向攝影者、遊客發放宣傳單,普及候鳥保護知識;深入農戶家中開展普法宣傳,增強群眾法律意識;在候鳥聚集區域設立大型宣傳牌,在道路沿線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標語等。
同時,森林公安還與當地政府、林草部門、駐邊部隊、附近村屯建立了候鳥保護聯動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實現信息共用、責任共擔。居住在濕地附近的村民、志願者與警方共同組建了季節性護鳥隊,合力保護候鳥遷徙路線安全。
張蒙樂介紹,在巡護過程中,護鳥隊成員特別關注受傷候鳥,如果發現將及時採取救助措施。“我們不僅要守護這條遷徙的‘空中走廊’,更要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樣板。”
按照計劃,春季候鳥保護百日專項行動將一直持續至5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