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常州日報
美元存款利率速降但仍供不應求
業內人士提醒:謹防匯率風險
□本報記者 張琛
今天,王女士接到東亞銀行的客服電話。她上個月通過“東亞中國財富管理”微信號預約了現場開戶,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預約的日期是3月21日,結果還沒輪到開戶,美元存款利率已經降了兩輪,現在我已經考慮取消預約了。”王女士說。
記者通過東亞銀行客服電話瞭解到,3月以來,該行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從4.5%降至3.5%,本周又降至3.2%,每周都會實時調整。
多款美元存款供不應求
2月中下旬時,多家銀行下調美元存款利率。其中,部分銀行的美元定存利率出現了由4.3%降至2.1%的“腰斬”。儘管如此,利率下降後的美元存款仍供不應求。
3月20日,記者打開某城商行的手機銀行APP,發現該行美元特色產品“享贏寶”中,1年期3%利率的美元存款已售罄。本期產品發行日期為3月8日,終止日期為3月21日,類似這種未到期便提前售罄的情況已經不止一次。記者又登錄東亞銀行的網上預約系統,發現其蘇州分行、南京分行的預約開戶時間已經排到4月上旬之後,上海分行的幾個網點本月剩餘的開戶日期也大多約滿。
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美元資產是我們家庭的一個長期配置,去年存的美元存款恰好這個時間段到期。我們並不打算換回人民幣,所以還是選擇繼續存入。”市民李女士說:“今年下半年,子女計劃出國留學。為了避免匯率波動,這幾年家裡陸陸續續分批兌換美元,換好了存個半年定期、一年定期,出國了正好可以用。”
有業內人士預測,從目前趨勢來看,不管是人民幣還是美元,利率仍處於下行通道。美元存款利率與同期限人民幣存款利率相比,仍具有優勢。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匯率也曾出現過7.35的高位,對於有美元剛需的群體來說,趁著這段時間匯率平穩,換一點美元也是一種資產配置。
美債、美元理財成“新寵”
我市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何先生告訴記者,美元存款利率下調后,以美債為投資方向的多款公募QDII基金受到投資者熱捧。何先生說:“這類公募基金最大的優勢是不需要換美元,不佔用個人美元額度,用人民幣即可購買。前段時間,因為供不應求,多款產品還設置了限購額度。投資者通過銀行埠購買,一是便捷、操作簡單。二是能夠享受到銀行大平臺的投顧服務,包括何時賣出、持有多久等操作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類基金的年化收益挂鉤美國國債,所以並非高收益產品。目前,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一般BBB以上的美債票面收益在6%左右,刨去基金申購費、贖回費等費用,這類基金的年化收益大概在4%左右。
我市某國有銀行長期在售的幾款美元理財產品也比較受歡迎。記者查看了這幾款產品的說明書,大致投向同樣為美債、美元存款等,風險較低,成立以來年化收益均在4%以上。
匯率風險始終存在
業內人士提醒,美元投資最主要的風險就是匯率,如果配置美元資產,最好使用非急需資金,以降低潛在的財務風險。“如果未來不打算離境花這筆錢,那麼早晚得換回人民幣,這就需要尋找好的換匯價格。一旦資金需要急用,可能要在很差的匯率下被迫接受換匯損失。同時,要把握自己的投資邊界,美元資產的投資品種比較豐富,但‘坑’也很多,盈利空間的背後是風險。最安全的就是美元定存,其次是美債。”
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按7.3購匯8000美元存一年,美元存款利率為4.1%,初始成本為:8000×7.3=58400元人民幣。一年後,美元存款本息=8000×1.041=8328美元。人民幣存款按照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1.7%來算,一年後人民幣存款本息為58400×1.017=59392.8元。假設一年後人民幣美元匯率和現在持平,那存美元比人民幣多8328×7.3-59392.8=1401.6元,除去換匯損失,存美元賺得多。如果匯率上漲至7.5,那麼除了1000多元的利息差,還有匯率波動的收益。如果匯率跌至7.0,那麼8328×7=58296元,比人民幣存款少了1000多元,再算上換匯費用,虧更多。也就是說,未來如果匯率波動幅度加大,極可能面臨本金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