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口岸強大,開放水準更高(開放談)
更新于:2025-03-26 06:03:48

楊杭軍

航空口岸具有跨境客貨運輸效率快、往來便利、時效性強、受地理因素影響小等特點,在服務對外開放、促進貿易發展、便利人員往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4年,我國國際航線貨運量和旅客輸送量分別實現了22.4%和109.8%的增長,這不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復甦態勢,也彰顯了航空口岸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獨特地位。

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航空口岸在實際運行中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部門協同與信息共用不足、多式聯運銜接不暢、特殊貨物通關效率低、行李處理速度慢以及航空口岸輻射能力不足等問題,制約著航空口岸效能的充分發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海關總署等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若干措施》,有望為發展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提供堅實保障。

推動國際貿易便利化。從相關企業實踐經驗來看,優化通關流程、提高特殊貨物通關效率、支援多式聯運等具體措施,能顯著縮短貨物通關時間,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助力“空中絲綢之路”建設。例如,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主要航空口岸試點“7×24小時”通關制度,開展機坪“直裝直提”試點,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等模式,就可以為高價值、時效性強的貨物提供快速通關保障,從而提升航空口岸的國際競爭力。

促進國際人員往來。服務人員跨境往來是航空運輸的獨特優勢。創新國際通程航班監管、優化出入境手續、加快行李處理速度等措施,有利於大幅提升旅客通關便利性。特別是推出手提行李和託運行李“雙預檢”試點、24小時過境免檢、中轉行李直掛服務、航空公司“全委託”模式等,可以為國際旅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關體驗,助力加強中外人文交流。

增強航空樞紐功能。加密定期國際全貨機航線、支援國際貨物中轉業務等措施,可以進一步增強中國航空樞紐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其中,鼓勵航空公司加大全貨機運力投放力度、支援航空樞紐開展全貨機業務、推進分級分類差異化安檢等,不僅能推動相關地區臨空經濟發展,還有助於鞏固和提升中國航空口岸在全球航空網路中的地位,為構建全方位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數據共用、加大監管智慧裝備設備升級改造應用、深入推進“智慧海關、智慧邊境、智享聯通”建設等,有望直接提升航空口岸的數位化智能化水準。未來,各方還需持續加大技術投入、完善配套措施,推動航空口岸智能化水準全面提升。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需要航空口岸做大做強。面對航空口岸快速發展的新趨勢,廣大外貿企業應主動把握機遇,充分利用政策支援、監管優化、技術變革帶來的有利條件,通過優化物流佈局、運用數位化工具、加強國際市場開拓等方式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為自身海外業務拓展乃至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積聚更多正能量。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

生態好冷杉茂
生態好冷杉茂
2025-04-07 18:49:44
三天,近30萬人次!
三天,近30萬人次!
2025-04-07 19:07:34
發芽的堅果有劇毒?
發芽的堅果有劇毒?
2025-04-07 19: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