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通遼日報
□包金山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醫學始終是守護生命的重要力量。蒙醫整骨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醫療技術,成為世界醫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不僅是一種治療骨傷的科學,更是一種蘊含著天地人合一哲學智慧的生命科學。人本天地而生,是自然的一部分,當人體與自然界的規律相契合時,天地人合一的境界便得以實現,人體的氣血運行順暢,臟腑功能協調,生命力得以充分煥發。這種天地人合一的觀念,揭示了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也為蒙醫整骨術奠定了堅實的哲學基礎。
醫學實踐中的天地人合一
蒙醫整骨術不僅是哲學思想的體現,更是一種關乎整體健康的醫學理念。中國科爾沁包氏蒙醫整骨術,歷經六代人230多年的傳承與發展,始終秉持天地人合一的理念,將醫學與哲學完美結合。
蒙醫整骨術的核心理論是“一對話三診六則九結合”。其中,“六則”以手法複位為主,小夾板外固定為重點,噴酒按摩為特色,對症用藥、調節飲食、功能鍛煉為內容。在手法複位中,針對不同類型的骨折,採用30種複位手法,靈活施治,達到“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境界。複位後,根據肢體的構造和骨折類型,選用輕便、堅固且具有彈性和塑性的小夾板和軟性壓墊,按照三點確定一個平面的原理進行固定。隨後,結合14種按摩手法分三期進行噴酒按摩,同時對症用藥、功能練習也分三期進行,從而實現治療骨折的目的。
這種獨特的療法符合人體生命科學原理,動靜結合、醫患結合,充分體現了天地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包氏蒙醫整骨術的非手術療法具有療程短、無創傷、併發症少等優點。它不破壞骨膜和血運,能夠活躍骨的成骨細胞與營養動脈,促進骨折癒合和功能恢復。複位過程中,加壓的點、捆紮的線、穩定的面等外自固定方法,充分發揮骨傷病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骨骼的先天自然規律,為傷肢自我修復創造適宜環境和優美條件。
蒙醫整骨術的傳承與創新
儘管家族傳承為蒙醫整骨術奠定了堅實基礎,但面對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僅靠家族傳承已無法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為了更好地造福人類,蒙醫整骨術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臨床實踐中,包氏蒙醫整骨術的傳承者們開展整骨理論科研,出版發行著作,並到中西醫骨傷醫院和研究機構實地考察學習等。在中華醫學理論的啟發下,特別是在尚天裕院士、李國衡教授等多位中西醫骨傷科前輩的指導下,終於將幾千年來民間的、無文字記載的中國蒙醫整骨醫術進行了傳承整理和創新發展,形成了具有哲學理念和科學思想的、具有北疆文化內涵的獨特理論體系——天地人合一的中國蒙醫整骨學。
這一理論體系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引起廣泛關注,打破了國際醫學界“三科制”慣例,繼西醫科、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之後,在國際醫學科目上填補了中國蒙醫整骨科的空白。
蒙醫整骨術的國際影響與未來展望
中國蒙醫整骨學的創立,標誌著蒙醫整骨術從“小世界、小平臺”的家族傳承走向了“大世界、大平臺”的更廣闊舞臺。它不僅為蒙醫整骨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更為世界醫學貢獻了獨特的智慧。中國蒙醫整骨學,培養了2600多名大學生,80多名三級蒙醫整骨傳承人,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
蒙醫整骨術以其獨特的治療理念和方法,為解決中外骨折治療中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國際醫學界贏得了廣泛認可。如今已納入內蒙古自治區人大法律保護條例之中,2020年《通遼市蒙醫整骨保護傳承條例》正式出臺,為這一古老醫學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為國內外骨傷病人提供了優質的診療環境,進一步推動了蒙醫整骨術的國際化進程。
未來,隨著更多學者和專家的加入,蒙醫整骨術必將在全球醫學舞台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它將繼續傳承天地人合一的哲學智慧,遵循自然規律,為人類的健康事業書寫新的篇章。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蒙醫整骨術的實踐與發展,正是對這一古老智慧的最好詮釋。
蒙醫整骨術,不僅是一種治療骨傷的科學,更是一種蘊含著天地人合一哲學智慧的生命科學。它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發展,以其獨特的價值,為人類的健康與幸福保駕護航。
(作者系國醫大師、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