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起源》:穿越時間與空間,認識真正的科學世界
更新于:2025-04-06 01:22:00

科學是什麼?是牛頓的蘋果,是孟德爾的豌豆,還是富蘭克林的風箏?元科學又是什麼?

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科學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人類探索世界、理解自然的重要工具,照亮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之路。

近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科學的起源》一書從科學的發展過程出發,分析科學背後的哲學基礎,梳理科學歷史發展脈絡。該書由西湖大學研究員、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成生輝和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學士、英國布裡斯托爾大學結構可靠性專業博士崔維成共同編撰。

作者表示,本書在寫作時堅持四個特色:不偏向特定國家、學科、地區,關注整體、多重融合;通過多種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比較,在融合比較中,中立地展示東方文明在世界科學史上的貢獻;通過大跨度、多視角的整理,幫助讀者整體地認識和分析繁雜的科學;盡可能多地圖形化表示,讓這本書生動起來、鮮活起來。

在《科學的起源》中,作者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科學,全書分為六篇二十八章,詳述了科學的概述—科學的萌芽—科學的形成—科學的發展—科學的分化—科學的融合,涵蓋了近代科學形成之前的文明、經典力學時期、現代科學時期、科學高潮時期和科學未來。

《科學的起源》通過時間上的推演及不同地域和領域間的相互比較,得出更多的科學理論間相互聯繫的資訊。從科學技術及科學思想兩個角度,探究科學家和核心的科學理論是怎樣一步一步推動科學體系的形成及發展的。

文|記者 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