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黑龍江日報
民企長鏡頭| 從原糧到健康方便食品
一根玉米的“黃金”進化
產品展示。
□文/攝 本報記者 杜清玉
將一根玉米棒“變”出30餘款即食產品,6年時間成功闖入健康食品賽道。2019年,哈爾濱健康農牧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康農牧業公司)以“小園種植”為支點,撬動了食用玉米深加工產業鏈,打開了玉米不斷“升值”的新路徑。
清晨5點的巴彥縣,曙光還未完全鋪開,滿載著金黃玉米的卡車就已陸續駛入健康農牧業公司廠區。2025年的訂單接踵而至。在董事長孫麗娟的眼中,這一粒粒玉米,就是來自黑土地的“黃金顆粒”。
“小園種植”破局 玉米“價值”躍升
黑龍江不缺好玉米,但如何讓好玉米賣上好價錢、提高附加值,是許多龍江玉米深加工企業不斷探索的問題。2019年,孫麗娟心中的一個想法變成了現實——大碴粥可不可以做成方便食品,讓每個出門在外的東北人都能隨時吃到“家鄉味道”?於是,第一碗方便大碴粥成功面世,填補了國內玉米方便食品領域的缺口。自此,健康農牧業公司走上了自主研發綠色食品之路,也正式開啟了玉米的“價值突圍戰”。
在採購原糧的過程中,孫麗娟發現,農戶分散種植導致玉米品質參差不齊,不同地方的玉米口味不穩定。於是,她創新“小園種植”方式,盤活農戶家前院的小園子,統一提供種子、有機肥和種植規範,統一進行田間管理。等到秋天,統一以高於市場0.2元的價格回收玉米棒。“現在每戶農戶能增收2000元左右。”孫麗娟說,截至目前,農戶小園已從2019年的62戶增加至13000余戶,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
如今,健康農牧業公司已成為中國小園玉米標準的制定者,是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專注研發即食玉米、葯食同源龍須粥系列、方便大碴粥系列、即食代餐營養粥品系列、減肥控糖主食等產品,填補了國內玉米低GI控糖食品的市場空白,解決了吃粗糧燒心反酸的技術難題。目前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以及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等榮譽。
方便食品突圍 打通消費市場
在生產車間,一袋袋剛下線的玉米麵條正在被裝箱,“玉米從田間到麻辣燙的碗里,‘身價’翻了近10倍。”孫麗娟說,目前,健康農牧業公司生產的玉米麵條品類達20種,並已進入白象、海底撈旗下麻辣燙品牌的供應鏈,年供應量超萬噸。
從田間到工廠,從“論斤賣”到“論碗賣”,玉米利潤的躍升顯而易見。金黃的玉米粒被製作成黃金米飯伴侶,玉米須作成茶包,玉米方便麵、玉米咖啡……產品創新從未止步。此外,健康農牧業公司還推出了“冰城伴手禮”,內含文創產品,可以定製專屬“小園玉米”系列綠色食品。
產品研發需要工藝創新。健康農牧業公司強化研發力量,與省農科院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齊齊哈爾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眾多高校合作,在種源、生產技術等方面聯合研發,為企業注入科技力量,助力其開發出更多葯食同源的健康方便食品,其中具有減脂、控糖等功效的產品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睞,玉米價值再次實現了躍升。
定製農業上線 滿足健康需求
如今,健康農牧業公司的“小園玉米”種植模式已成功輻射周邊市縣。將定製農業、品牌化農業推廣並覆蓋全國各地,是當下孫麗娟正在推進的工作。目前,“小園玉米”私人訂製體驗中心已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地落成,“我在龍江有小園”的夢想逐漸變為現實,孫麗娟描摹的“以高端定製農業滿足億萬家庭的健康需求”的農業巨集圖也愈發清晰。
如何將黑龍江的玉米深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孫麗娟說:“黑土地上長出的玉米只當作原糧出售太可惜了,這些玉米可以製作成健康食品銷往各地,實現更大的價值。健康農牧業公司將不斷探索,提升加工工藝,注入科技力量,帶動我省更多相關產業共同發展。”
一根玉米的“進化史”,映射出東北農企的轉型決心。從“原糧經濟”到“健康食品品牌”,健康農牧業公司的發展記錄了民企紮根龍江發展的足跡。“追求健康食品健康的食材,黑土地上長出的玉米是最健康的糧食。”孫麗娟說,2025年,“小園玉米”玉米麵條產值預計突破1億元,讓玉米真正成為“黃金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