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後包租藏貓膩!四川廣漢天府大市場運營困局調查
更新于:2025-03-26 04:43:04

“四川廣漢天府大市場就是個騙局!”業主李女士氣憤地說,我們買的商鋪成了地上畫的幾條線的格子鋪,不僅拿不到租金,開發商承諾的回購也沒有兌現。

作為省、市、區三級政府傾力打造的民生工程,天府大市場曾是四川省重點專案,市場分為南北兩區,北區為北新國際機械城,始建於2012年9月,由四川北新大弘置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新大弘”)投建銷售,四川大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大廣資產”)經營管理;南區為北新國際冷鏈物流專案,始建於2013年5月,由四川北新達億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北新達億”)開發建設,四川邦定達億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邦定達億”)負責房屋銷售和售後代租、返租。

不過,這座規劃超百萬平方米的“超級市場”卻淪為了千余名業主的噩夢。

業主們反映,開發商以打造“中國魯爾區”“三大市場、千億商機”等口號吸引投資,承諾“售後包租”“前5年租金抵房款”,甚至宣稱第6年租金可达每平方米50~200元。然而,交付時所謂的商鋪竟是無水、無電、無隔斷的“格子鋪”,消防通道被商鋪擠佔,安全隱患重重。更令業主憤怒的是,開發商還將基本戶當資金監管帳戶用,數億元預售款去向成謎,導致E3E4樓棟爛尾,交房遙遙無期。

深挖之下,北新大弘、北新達億等4家公司股權交叉,實際控制人劉某成竟是曾涉合同詐騙的“前科人員”,4家企業涉司法案件超600起,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免稅、限高令頻現,卻仍能撬動政府資源打造“重點專案”。2022年底,4家公司因資不抵債申請預重整,但業主們對“重生”前景悲觀:“備案怕開發商不回購,不備案又怕錢房兩空!”

面對維權潮,開發商於2022年申請預重整,但業主反映“重整方案只顧企業脫債”。

就天府大市場所涉糾紛,2月10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向四川省廣漢市委宣傳部發去《關於業主投訴廣漢天府大市場若干問題的採訪函》,要求回應業主投訴的虛假宣傳、資金監管缺失等問題,截至發稿,記者仍未收到採訪函回復。

業主控訴開發商連環騙局

“我們當時就想著買個商鋪收點租金養老,現在才知道,開發商從一開始就在騙我們,承諾的高收益、穩回報、包租包回購均未兌現,業主損失慘重。”業主劉先生表示。

劉先生是廣漢天府大市場E棟業主,他告訴記者:“我買的E3棟獨立商鋪,在設有監管賬戶的情況下,該棟還是出現了爛尾。根據規定,預售資金要全部納入監管帳戶,保證建設工程竣工交付,E3-1和E4-1兩棟合計建安造價1.2億多元,銷售金額達5億元,按理項目絕無爛尾可能,但本應於2021年12月31每日配送E3-1和2022年12月31每日配送E4-1,到目前為止仍未具備交房條件。”

另一位E棟業主王女士則告訴記者:“E3-1和E4-1預售證採用的銷售平面佈置圖在原報規報建平面圖的消防疏散通道、貨運通道上增設眾多房源,使消防疏散指示燈、消防箱、消火栓等消防公共設施置於業主私有商鋪之內,無法起到應有作用,危及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原本的獨立商鋪也變成無水、無電、無牆、無門窗的格子鋪,這些增設的格子鋪是如何辦理預售許可證的?”

鋪面實景圖。

王女士進一步表示:“業主在簽訂購房合同時也與管理公司簽訂管理合同,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以4~6年不等的房租抵扣房款,合同簽訂當日起算,在銷售中形成事實上的售後包租和返本銷售。而《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採取售後包租或者變相售後包租的方式銷售未竣工商品房’,很顯然,開發商的行為已違反該管理辦法。不過,很多業主盼著開發商回購,不敢去網簽備案,他們擔心一旦備案了,開發商就不再回購,以至於造成還有部分業主的鋪子仍在開發商手中,租金也收不到。”

備案表顯示中國農業銀行廣漢支行為資金監管銀行。

業主諸女士是2018年9月購買的商鋪。她告訴記者,《商品房購買合同備案表》顯示,中國農業銀行廣漢支行為北新冷鏈物流專案的資金監管銀行,北新達億在該行開設了資金監管帳戶,但經諮詢該銀行工作人員,備案表中的帳號只是北新達億的基本戶,並非資金監管帳戶,開發商採用工商局固定格式合同,在未開設監管賬戶的情況下將基本戶填在資金監管賬戶列,讓購房者誤認為有資金監管帳戶,這對購房者已構成欺騙。

預重整難解困局

據調查,天府大市場南北區分屬不同的開發商和管理商。

北區北新國際機械城由北新大弘投建銷售,大廣資產經營管理,佔地406畝,規劃總建築面積54.87萬平方米,總預售套數超萬套,涉及項目業主7000多人。

北新大弘成立於2012年9月,註冊資本10555萬元,法定代表人為付某,股東為成都幫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幫定”)和自然人劉某成,分別持股70%和30%。大廣資產成立於2012年12月,法定代表人為徐某安,股東為唐某和於某,分別持股80%和20%。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北新大弘現有司法案件158件,立案資訊152次;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涉及金額4431萬元;公司及付某被12次限制高消費,涉及金額21285萬元;股權凍結6次,欠稅公告13條。大廣資產涉訴訟、調解189件,同樣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先後12次被限制高消費。

企查查顯示,北新大弘在2014年至2018年間,涉及多次變更,註冊資本從800萬元猛增至10555萬元。劉某成更是在股東行列中時進時出、輾轉騰挪,最終其持股30%,另一股東成都幫定持股70%,而劉某成同時是成都幫定的董事。

南區北新國際冷鏈物流專案由北新達億開發建設,邦定達億負責房屋銷售和售後代租、返租,佔地623畝,規劃總建築面積90.87萬平方米,總預售套數15000多套,涉及業主13000多人。

北新達億成立於2013年5月21日,法定代表人為劉某成,股東為北新大弘和四川天府禾暢農產品流通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持股76.47%、23.53%,後者為四川商投集團旗下企業。邦定達億成立於2014年1月2日,法定代表人為唐某,註冊資本300萬元,股東為唐某和徐某安,分別持股80%和20%。

企查查顯示,北新達億涉司法案件333件、立案資訊330條;邦定達億涉司法案件119件、立案資訊100條,均為失信被執行人,同時被限制高消費。

記者梳理股權關係獲悉,北新大弘股東劉某成,同時為北新達億法定代表人,兩項目開發商實為關聯企業。大廣資產法定代表人為徐某安,股東為唐某和於某;邦定達億法定代表人為唐某,股東同樣為唐某和於某,兩個經營管理公司實為同一控制人。

據悉,4家公司訴訟纏身,經營舉步維艱,已於2022年12月向四川省廣漢市人民法院提出預重整申請,廣漢市人民法院經初步審查受理了4家公司預重整。

值得關注的是,相關信息還顯示,劉某成是2003年原上市企業ST長控重組合同詐騙案犯罪嫌疑人之一,曾被判刑15年,而天府大市場的始建時間是2012年和2013年,且在2014年至2018年間,劉某成在北新大弘的股東行列中時進時出,十分活躍。

針對天府大市場存在的問題和業主訴求,記者試圖採訪廣漢市相關職能部門。2月10日,記者向廣漢市委宣傳部發去《關於業主投訴廣漢天府大市場若干問題的採訪函》,期望廣漢市委宣傳部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對採訪問題給予書面答覆。2月18日,記者前往天府大市場北區,與廣漢市委宣傳部、廣漢天府大市場工作專班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座談,聽取他們對天府大市場情況的口頭介紹。隨後,記者向廣漢市委宣傳部催收書面採訪函回復,但截至發稿,記者仍未收到採訪函回復。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天府大市場恰似一面鏡子,照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遲緩、風險防控體系的脆弱。要重構行業,尋找破局之道。其一,需建立“產城融合”的頂層設計,將物流節點納入城市功能規劃,避免“孤島式開發”;其二,推動技術賦能,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重構供應鏈生態,讓物流從“空間搬運”轉向“數據流動”;其三,完善全生命周期監管,建立從立項審批到運營評估的動態評估體系,重塑行業價值觀——從“跑馬圈地”轉向“精耕服務”,從“政策套利”轉向“價值創造”,讓物流真正成為撬動內需、暢通迴圈的戰略支點;其四,最為關鍵的是始終堅持依法依規經營的原則,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加強與政府、行業協會、商家等各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來源: 中國房地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