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研發通常需要十幾年的時間、10億至15億美元的投入,但成功率卻只有十分之一。AI大模型的賦能有望改變這一現狀。相關方面表示,從現階段看,當前AI技術已深度重構醫藥研發價值鏈條,形成貫穿靶點識別、分子生成、動物實驗、臨床方案優化和臨床試驗結果預測的全流程賦能體系。在美國,由於AI行業發展更早,AI技術對藥物的研發已覆蓋藥物研發的全產業鏈。這種技術滲透的廣度,標誌著AI已突破工具屬性,成為重塑藥物研發底層邏輯的架構性變數。
2025年3月25日,港股市場深度調整,港股創新葯板塊相對抗跌。港股創新葯指數成份股漲跌互現,康諾亞-B、翰森製藥、榮昌生物、再鼎醫藥逆勢漲超2%。港股創新藥ETF(159567)即時換手率突破18%。
港股創新藥ETF(159567)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創新葯企業權重84%為全市場醫藥主題類指數中最高,有望把握AI賦能創新葯研發、國產創新藥出海、商業健康保險逐步完善的創新藥利好浪潮。
國金證券表示,創新葯板塊的投資價值在於其短期內毛利率的修復和長期營收的改善潛力。從短期來看,隨著行業政策如“丙類目錄”的發佈,創新葯企業的毛利率有望得到修復,這不僅會成為板塊估值和情緒修復的重要催化劑,還將通過減輕醫保支付壓力,促進基本醫療保險支出增速的持續回暖,從而帶動創新葯板塊的營收增速向上拐點的到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正在為創新藥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通過縮短研發週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AI賦能下的創新藥企業有望實現更高的內部收益率(IRR),這將為板塊帶來新的成長邏輯。
相關產品:港股創新藥ETF(15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