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兩年科技新星頻繁橫空出世的跡象,顯然,在科技變革時代中,互聯大廠們需要以最新技術完善自身AIoT生態,避免在下一代計算平台中落後。
其中,2025年或將迎來商業化落地元年的機器人賽道更是熱門選項,尤其是可集AI+機器人於一體的具身智慧贏得突破性進展后。
據上證報報導,日前,作為國內頭部綜合互聯網電商平臺,京東已切入具身智能領域,側重家用場景,現已成立相關營業單位。
同一時間,由騰訊領投的智元機器人近期已完成新一輪融資。
可以預見接下來,互聯網巨頭通過佈局具身智慧搶佔垂直市場的激烈程度將更上一層,包括具身智慧擁有巨大潛力的製造業、醫療、家庭服務等領域。
戰略棋局:京東為何押注家用具身智慧?
具身智能作為AI與物理世界交互的核心技術,結合了機器人學、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NLP)和強化學習,是下一代AI的重要方向。
互聯網巨頭佈局具身智慧,本質上也是為更大化整合自身在AI、雲計算和大數據方面的優勢,推動技術邊界擴展。
京東的入局並不意外,也並非偶然。
2024年,京東全年營收突破1.16萬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71.1%;其中第四季度營、Non-GAAP歸母凈利潤分別繼續同比大增13.4%、34.2%,均大超彭博一致預期。
業績大增大概是得益於國補流量紅利帶來的用戶增長,疊加傭金回歸正常基數所驅動。
然而,這意味著接下來隨著國補紅利的邊際效益逐漸爬高遞減,在相對穩態但頭部依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未來其核心電商業務增速放緩的隱憂仍可能會出現。
高端的玩家往往早在問題出現前夕就已做好思量與準別。眼下,愈發具備可商業化現實性、並能與其家電電商零售基因融合的具身智慧成為其進一步降本增效,甚至開拓又一個新成長曲線的優選項。
從行業趨勢看,具身智能被視為通用人工智慧(AGI)的必經之路。與傳統“離身智慧”依賴演算法和數據不同,具身智慧通過物理實體與環境交互,實現感知、決策、行動的閉環。
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具身智慧列為未來產業。政策紅利疊加技術成熟(如大模型與機器人的深度融合)驅動下,東吳證券預計該市場規模預計2028年將達6328億元,相比2023年的4186億元大幅提升。
入局前期的風向標早已暗中紮根,京東憑啥“搶灘登陸”?
其實京東選擇入局具身智慧賽道的信號之前就有了。
據觀察者網報導,早在2023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何曉東就曾透露,未來通用人工智慧有兩個方向要走,一個方向是多模態,大模型必須具有視覺能力,未來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延伸向嗅覺、觸覺;另外一個方向是走向具身智慧,包括機器人、機械臂、無人車等,讓通用人工智慧走向物理世界。
結果來看,得益於京東近幾年持續加碼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截至2024年底其AI技術已深度應用於物流、零售場景,並成功推出了多款應用於倉儲、分揀、配送等環節的智能機器人。
京東首席執行官許冉在最新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表示,“AI在京東整體業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眼下隨著人工智慧應用技術愈發成熟,更未來的具身智慧成為新重點。日前,據上證報報導,京東已切入具身智能領域,側重家用場景,現已成立相關營業單位。據接近京東的人士透露,京東非常重視人工智慧、自動化以及機器人等領域的創新和應用,內部也有多支團隊佈局具身智慧等前沿方向的研發。
對此消息,有媒體向京東求證,京東官方回應:“屬實。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的競爭優勢在於其技術儲備與生態協同能力。例如,京東聯合松靈等多家企業高校推出業內首個具身智慧“原子技能庫”框架,通過分解任務為可復用技能模組,顯著降低數據需求並提升泛化能力。此外,京東物流的自動化經驗與供應鏈資源,可為具身智慧產品的規模化落地提供支援。
正式全面入局具身智慧賽道,或許意味著未來的京東不在只是電商,更可能是“智慧生活服務商”。
巨頭齊聚具身智能賽道,人形機器人或現“ChatGPT時刻”
具身智能被視為“下一代人機交互入口”,目前已在產業端形成了一定商業化共識基礎。
除去京東外,此前該領域已有多方勢力佈局,包括寧德時代、騰訊、華為、特斯拉、英偉達等全球製造業企業、傳統互聯網巨鱷、知名軟體生態大廠、全球硬終端科技企業均在去年就先後透露了入局信號。
日前,在京東傳出入局具身智慧賽道消息的前夕,天眼查App顯示,智元機器人關聯公司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了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卧龍電驅等為股東;註冊資本也由約7637萬元人民幣增至約8046萬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巨頭在具身智慧領域的戰略選擇具有鮮明的場景導向。譬如,京東目前仍舊選擇家用場景為核心;海爾智家牽手北京星動紀元主要將致力共研適用於家庭場景的服務機器人產品;此前分別宣佈牽手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的百度智慧雲、科大訊飛,都計劃朝著細分垂直場景落地進發。
多巨頭頻頻在這一賽道出手后,資本市場對具身智慧,乃至機器人賽道持有較高信心。尤其是C端商業化場景十分多元化的互聯網巨頭入身其中,或許將給予具身智慧更快實現商業化的條件。
宇樹科技CEO王興興此前就表示,AI驅動下的機器人技術每天都在快速進步,大大加速了技術的發展。他預測,到2025年年底之前,AI人形機器人將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它認為,“如果順利的話,到明年或後年,一些基礎的服務業或工業應用將基本可以推廣起來,但家用機器人可能會稍微慢一點,因為家用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需要的技術相對更成熟。”
機構也持有與王興興類似的產業認知。機構普遍認為,具身智慧將重塑智慧家居市場格局,而京東的電商流量與供應鏈優勢,可能加速其產品滲透。例如,高盛在研報中指出,京東集團2024財年第四季度業績強勁,超出該行及市場預期;若京東能將具身智慧與現有零售場景結合(如智慧導購、倉儲機器人),其估值或仍有提升空間。
而站在整個產業鏈維度,國海證券指出,電動化與智慧化浪潮下,國內外人形機器人產品問世並不斷反覆運算,有望開闢比汽車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將迎來“從0至1”的重要投資機遇。
該行還認為智元機器人持續發佈新品、越疆科技發佈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慧人形機器人,國產本體廠商持續探索、快速反覆運算。同時產業鏈快速推進業務合作、產能建設等,為未來產業需求增加提前做好充分準備,人形機器人產業或迎來“ChatGPT時刻”。
結語
京東入局具身智慧,既是技術反覆運算的必然選擇,也是商業模式升級的關鍵一步。
在家庭場景中,具身智慧的落地速度將取決於技術突破、成本控制與生態協同能力。若京東能將電商基因與AI技術深度融合,或可開闢智慧家居的“新大陸”;反之,也可能會一步落後,步步落後,重蹈部分互聯網企業“重概念、輕落地”的覆轍。
具身智慧賽道崛起背後的這場關乎未來生活形態的競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