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放棄燃油車才是傳統車企最大的悲哀
更新于:2025-03-26 04:25:00

無論合資還是自主品牌,大家都喜歡說ALL in新能源,借此表示自己在電動化轉型上的決心。

但有句話可能大家不愛聽,實話實說:ALL in新能源,放棄燃油車,才是傳統車企最大的悲哀。

雖然車企總喜歡將現在的汽車形容為“夥伴”,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電車還是油車,對絕大多數現在的中國家庭來說,仍然是工具屬性優先,而非玩具。

玩具可以追求新潮,但工具本質上來說,沒有絕對被淘汰的,只有技術高低之分,和場景上的適用與不適用。

百年前的馬車,如今不再作為運輸工具,但我們仍然可能在遊樂園裡乘坐;曾經輝煌的蒸汽機車,雖然已經結束了工業生產的使命,但在一些特定場合,仍然被保留和使用。

我國幅員遼闊,跨越多個溫度帶,各地收入和生活水準仍有較大差距,這就決定了即使將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普通老百姓買車還是會更看重汽車的工具屬性。

對他們來說,開電車是陽春白雪,但買油車才是生活的柴米油鹽。

作為工具來說,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車有著目前技術還無法徹底解決的短板,燃油車顯然比現在的新能源車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即使不考慮純燃油車,很多人也還是希望電車上能夠有一台優秀的發動機為其“兜底”。

市場也反映出了這種趨勢,新能源車在狂奔十年後,已經開始出現分化。純電池銷量開始放緩,而配備了發動機的插混和增程車,銷量開始大跨步前進。

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汽車市場在全球的佔比為34.1%左右,全球仍然還有約70%左右的市場仍然以燃油車為主。中國車企出海的主力仍是燃油車。

內燃機在行業中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目前還遠未到放棄燃油車,放棄繼續研發和升級內燃機技術的時候。

特別是對於那些在內燃機技術上有著數十年積澱的傳統車企,如果跟隨潮流的全盤跟進新能源,而忽略燃油車,未必就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活下去。

最近吉利公佈的2024年的財報也能清晰的顯現出來這樣一個事實。

2024年,吉利汽車整體銷量與新能源業務雙雙創新高:累計銷量217.7萬輛,同比增長32%,其中,新能源累計銷量超88.8萬輛,同比勁增約92%。

但即便是在新能源車高歌猛進,燃油車市場一片狼藉的大環境下,吉利的燃油車銷量仍然能夠同比增長27%。並且,真正支撐起吉利創新全年凈利潤166億元新高的,仍然是燃油車板塊。

再看新能源時代成長的新勢力車企們,理想、零跑、賽力斯在“擁抱”發動機之後都走上了盈利的道路。反觀堅守純電的新勢力,已經倒閉了幾波,剩餘的至今也都還在虧損當中。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在全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吉利汽車在堅定不移的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不會放棄油車;不但不會放棄油車,還會在油車的智慧化和節能化加大投入。

這說明,淘汰企業的從來不是技術路線,而是對用戶價值的誤判。優秀的燃油車仍有市場價值,技術路線保持多元化才是車企正確的選擇。

這個觀點,會在兩三年後得到驗證。(文/優視汽車 老炮 )

注:配圖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