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觀:盡我所能,敬我不能
更新于:2025-03-26 05:02:08

作家馮驥才說:

“新年是檢討和許願的節日。讓營營役役了三百多天的自己,重整生活,好好收拾一下活得有點零亂的生活。”

過去一年裡,或許你擁有過花團錦簇的風光,也經歷過無人問津的低谷。 

可能你也曾付出很多努力,卻沒有得到預料中的回報。

但都沒有關係,隨著新年鐘聲響起,生活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新的一年,請重啟心態,凡事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隨緣,相信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2025年最清醒的活法是:凡事盡我所能,敬我所不能。

01

  • 盡我所能,是一種勇敢。

周國平曾說過一句話:

“人的一生,有三次成長。

第一次,是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

第二次,是在發現你再怎麼努力,有些事還是無能為力的時候。

第三次,是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還是盡力爭取的時候。”

很多時候,努力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你投入的每一滴汗水,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回饋於你。

成龍大哥拍電影時,夢想著成為一名武打明星。

當時的他儘管武藝精湛,卻毫無名氣,只能在各種片子里飾演無名小卒。

有次他接到一個演“屍體”的活。

當時正值隆冬,一堆“屍體”泡在冰冷的泥水裡,很多人都凍得瑟瑟發抖。

只有他忍著寒冷,努力閉氣,始終一動不動。

導演看到後,就指著他說:這個人“死得最好”,明天讓他來繼續拍。

此後,他接到了更多角色,並成為一名專演動作戲的小武行。

每當要拍危險的高難度動作時,比如從樓上摔下去,在空中被人踢翻……

別人避之不及,他卻主動請纓。

為此,他經常被打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甚至遭遇骨折。

可他仍咬牙堅持,每一場戲都拿出百分百的努力。

憑藉這種堅毅和執著,他逐漸打出名氣,受到很多導演、製片人的欣賞。

幾年後他就得到出演男主角的機會,並一步步成為功夫巨星。

溫斯頓·邱吉爾曾說過:

成功的秘訣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

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秘訣。

人生是場苦旅,顛簸與風雨是這趟旅途上的主題。

不同的是,有的人面對坎坷,一受挫就一蹶不振,止步不前。

有的人,挫折再大、阻礙再多,也堅持著邁開雙腿,義無反顧地向前奔去。

2025年,無論遭遇什麼困難,你都要心懷希望,盡我所能。

只有全力以赴,逼自己一把,你才能走出漫長的黑夜,迎接黎明的到來。

02

  • 敬我不能,是一種通透。

過去的一年,也許你也有過雄心壯志,卻到處碰壁。

也許你也有所成就,但仍然覺得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而心有不甘。

其實,人這一生,不管你怎麼做,總會留有遺憾。

若事事追求完美,只會給自己增加無謂的壓力,讓自己陷入精神焦慮當中。

心理學家武志紅講過一個來訪者的故事。

這位來訪者事業有成,卻焦慮到整宿睡不著覺,頭髮大把大把地往下掉。

他寒窗苦讀多年,才在大城市紮根。

前段時間,在一次商業會談上,他策劃已久的生意,被一個強勁的對手截和。

他很不甘心,為了挽回局面,試過一切辦法,可全都無濟於事。

自那以後,他就陷入無盡的自責當中。

因為壓力過大,他還時常陷入崩潰的狀態,三天兩頭就因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家人吵架。

武志紅聽完後,對他說:

一切的痛苦,都源於你緊繃的心。其實,人生不必活得這麼辛苦,即使失敗了、犯錯了也不要緊。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對自己好一點吧。

這位來訪者聽後默默點頭,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

他不再對自己苛求,累了就休息,工作失利就坦然接受,再也不往心裡去。

過了一段時間,他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事業也開始好轉。

生活中,很多人總在糾結於一時之過,總是為了暫時沒有如願的事而心懷不甘。

可是人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任何事物也都會留有“缺口”。

很多事情過於勉強自己,只能徒增內耗,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結果。

2025年,學著接納自己,允許一切慢慢來;試著降低預期,允許不完美的發生。

做不到的事不強求,不苛責,你才能在起伏無定的人生中,活得輕鬆自如。

03

  • 2025年:一半爭取,一半隨緣。

杭州靈隱寺中有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

生活中,我們總是覺得,只要肯努力,就沒有得不到的東西,也沒有達不成的目標。

可實際上,很多事情,並不是光憑一腔熱情就能做到的。

成熟的處世之道是,既要有努力爭取的態度,更要有隨緣自適的淡然。

新的一年,力所能及的事,必須竭盡全力去做,但到了力所不及之處,也應懂得當止則止,不要為難自己。

作家李科有位朋友,博士畢業後就職於一家科研機構。

平日里,他兢兢業業地工作,也做出不少成績。

他本想憑藉努力,在單位能有更好的發展。

可單位講人脈關係,毫無背景的他,哪怕再拚命,也得不到提拔的機會。

認清形勢後,他雖無奈,但也不再強求,而是開始重新思考職業規劃,最終決定換個賽道。

工作之餘,他就把時間全花在看書、學習上,還考了教師證。

一年後,他便跳槽到一家大學院校工作,如今已是副教授。

路遙曾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人這一生,一半靠爭取,一半要隨緣。

1972年,金庸先生在寫完小說《鹿鼎記》后,宣佈封筆。

為什麼他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突然隱退,很多人都表示不解。

金庸的回答卻十分坦誠。

他寫小說注重寫人性,寫性格,在他所有小說中,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性格有過重複。

而在《鹿鼎記》之後,他意識到再寫下去,很難再創新了,於是便順勢而為,決定停筆。

水滿則溢,月圓則缺。

金庸用急流勇退的灑脫,告訴我們,這世上沒有圓滿的人生,凡事不要追求盡善盡美。

2025年,認清自己的能力邊界,明白自己的斤兩。

正如亦舒所說:

無論什麼事,鞠躬盡瘁,均有限度,只能做到這樣,如果還不夠好,也只得作罷。

只管盡力做事,別太在意結果,生活反而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畢淑敏在《像煙灰一樣鬆散》中寫道:

要像煙灰一樣鬆散。只有放鬆,全部潛在能量才會釋放出來,協同你達到完美。

新的一年,要懂得換一種充實而輕鬆的新活法。

學會把自己調成鬆弛模式,能爭取的事情全力以赴,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必強求。

對可為之事大展拳腳,對不可為之事保持敬畏;對不可控之事,保持樂觀,對可控之事,保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