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楊濤 攝影報導
“開花了!這次錯過真的再等60年。”近日,成都市望江樓公園官方帳號罕見地發佈了竹子開花的消息,引發不少市民關注。眾所周知,竹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承擔了重要的“職責”。比如,我們點外賣時,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原材料就是竹子。不僅如此,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也以竹為主要食物,從竹筍、竹葉到竹枝,都是大熊貓的“最愛”。
望江樓公園內開花的竹子 攝影 楊濤
但竹子開花,卻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觀察到,真的是60年一遇?開的花到底長啥樣?開花后竹子真的會死掉嗎?3月21日,封面新聞的記者帶大家去一探究竟。
竹子花長啥樣?
似垂柳倒掛 連綴著花苞样節點
從望江路出發,自南大門步入望江樓公園,沿著錦江朝東北方向而行,一路上茂密的竹子成為了天然的“屏障”,隔絕了陽光的直射,透露出點點溫和的光。
抬頭仰望,就會發現河邊的竹子頂端,伸出一條條如垂柳般的花枝,倒垂下來,點點花苞如同一個個微型的竹筍,像是將要盛放,又似即將枯萎。與其他花朵明艷嬌美的模樣相比,竹子花顯得格外低調樸素,它們長在竹枝間,連綴著花苞樣的節點,只有湊近了才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望江樓公園內開花的竹子 攝影 楊濤
“快來看,這些竹子開花了!”望江樓公園竹子開花的奇觀也引得不少市民專門趕來圍觀打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竹子的花期很“神秘”,有的幾十年開一次,有的則要等上百年。
據瞭解,望江樓公園共有500多種竹子,此次開花的有18叢梁山慈竹、1叢黃麻竹和3叢麻竹。這些開花的竹子主要分佈在公園個苑、碧雞坊、南大門、西大門等地。
望江樓公園航拍圖 攝影 楊濤
開花就會死亡?
通過開花結籽 留下“生命副本”
“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山海經》中描述,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開花則往往意味著死亡。
“開花,結果,然後死掉,這就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輪迴和更替,對一株植物來說再普通不過。只是竹子的壽命相對這些植物來說壽命更長,把這個過程放大了很多倍而已。”植物科普作家、自然攝影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生態專委會委員天冬介紹,雖說一些竹子開花生命就走到了盡頭,但這並不絕對,像慈竹等竹子在開花后依然可以存活。“斑竹在開花之後,竹竿和竹葉雖會枯死,但地下莖仍然活著,休養一陣子就能再出新筍。對於水竹、花竹和慈竹來說,開花更輕鬆——它們每年都會零零星星開花,之後幾乎不會有什麼變化。”
望江樓公園內開花的竹子 攝影 楊濤
竹子通常為無性繁殖,是一棵或是少數幾棵竹子的地下莖上的莖節不斷長芽(竹筍),並最終達到“獨木成林”的規模。但當外界條件不利或母株即將死亡時,竹子便會進行有性繁殖,開花結籽,用種子的方式為自己留下“生命副本”,等到條件適合時,再重新長成一片新的竹林。
不僅如此,竹子間還有強大的“心電感應”,一棵開花后,往往會成片開花。因此,為了保證其他竹子的生長,望江樓公園工作人員計劃在月底對開花的竹子進行統一維護。對於仍有存活可能的,工作人員會改善其生存環境。而對已經死去的,則會先砍去竹稈,再挖出竹藗,最後補栽新竹,新來的“竹二代”預計將在2米高左右。
望江樓公園內開花的竹子 攝影 楊濤
望江樓公園 攝影 楊濤
望江樓公園 攝影 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