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容化已然成為了“京拼淘”應對市場趨勢的共同選擇,尤其是對於被抖音擠出電商行業前三的京東而言。那麼京東的內容化,如今走到了哪一步呢?
在日前舉行的首屆商家內容大會上,京東方面透露,2024年其短視頻月活用戶數量已達1.5億人,用戶觀看總時長同比增加150%,通過短視頻下單的訂單量同比增長160%。此外,京東直播日活使用者同比增加200%,通過直播間下單的訂單量同比增長近150%,單場過億直播間的數量更是同比增長5倍。
事實上,這也是京東方面首次對外公佈短視頻和直播的使用者、使用時長等數據,顯然他們對於這一階段性成果還是很滿意的。與自己相比,這樣的成績確實也稱得上是高速發展,但京東內容生態的基數低,同樣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
依託自身龐大的用戶體量,以及多年來的大力投入,京東的短視頻、直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比如此前在2024年4月,為吸引更多原創作者和優質內容機構入駐,京東方面就曾宣佈投入10億元現金和10億流量作為激勵。隨後,他們也多次加大激勵的力度。
甚至為了鼓勵商家開播,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親自下場、借助數位人現身直播間。而這在整個電商行業,可謂是頭一遭。
如果在這樣力度的投入下,京東的內容化仍止步不前,顯然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其實能用錢、用資源砸出來的成績,還只是京東在向內容化轉型途中最好走的一段路,未來如何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才是他們要面對的關鍵問題。這也意味著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勢必會更多、更難。
畢竟傳統電商平台的內容化,遠非通過簡單的“粘貼複製”就能實現,而是涉及商業模式、組織和技術架構、用戶心智的系統性變革。這場戰役的難點不僅在於於技術和資金,更在於組織能力的升級與戰略定力的堅持。君不見此前在2023年年初,拼多多的短視頻被傳出日活破億后,便鮮有消息出現。
為此,京東方面似乎已經做出選擇。一方面,他們選擇繼續加大激勵力度,就在日前舉行的商家內容大會上,京東方面又推出了新的激勵專案“京創雙百計劃”,以扶持商家直播和短視頻業務。
具體而言,2025年京東將從流量扶持、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三個維度發力,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助力10萬個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長超100%,1萬個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長超500%。此外在達人賽道,京東則將啟動“長階計劃”,重點聚焦TOP 100優質達人,並投入10億流量傾斜、億級現金獎勵等。
另一方面,在此次活動中,京東方面還回答了“什麼樣的內容是適合京東的”這個問題。據京東直播負責人陸歡指出,專業化是最適合京東創作者、商家去創作的內容方向,其中測評類內容更是被重點提及。
用陸歡的話來說,“專業內容能體現出內容的深度和專注力,不論是用戶側還是內容的賽道側,專業都是一個可進化的道路”,以及“高品質的使用者群對細節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一則測評短視頻,能夠很快擊中使用者的痛點,或者說能夠說清楚使用者在買這個商品的時候,核心需要關注什麼,那麼使用者可能很快就下單。”
從電商業務的角度來看,這一內容方向與京東無疑相當契合。畢竟其本身就已經給了用戶專業、靠譜、放心的心智,如果能夠提供更多的專業內容,讓使用者去瞭解商品的真實使用體驗,自然將有望進一步促成轉化。
但問題在於,專業內容的製作成本和門檻更高,對於中小商家並不友好。而且這類商家本就是京東的一塊短板,也是近年來其低價戰略落地的難點之一。同時京東選擇以專業內容作為特點,也就意味著不僅要確保內容品質及可信度,還需要保持“效率”,讓用戶能夠更快速、準確地搜索到所需的內容。
可是這種“效率”與專業內容佔比的提升,不僅會進一步強化用戶關於“京東是電商平臺”的認知,還有可能會進一步提升“用完即走”的使用習慣。可是如今包括京東等平臺在內一眾工具型產品加碼內容化的初衷,就包括了試圖搶奪更多的用戶時長,從而淡化自身的工具屬性。更不要說如今京東正在將觸手伸向更多賽道,這些新業務同樣也需要流量的加持。
總而言之,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后,或許京東方面就該重點思考一下,他們追尋內容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又或者說選擇加註專業內容,便意味著他們已經做出了抉擇。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