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散研發團隊,深陷資金危機!哪吒汽車即將爆雷
更新于:2025-03-26 01:21:13

2025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從藍海變為紅海。比亞迪、小鵬、理想等頭部品牌加速收割市場,而尾部玩家則接連退場。2024年,高合汽車停產、極越汽車債務爆雷的陰影尚未散去,如今,曾被視作“新勢力黑馬”的哪吒汽車又站在懸崖邊緣。

近日,一則“哪吒汽車解散研發團隊”的傳聞引爆行業。儘管官方迅速闢謠稱“組織優化”,但內部員工爆料稱“研發團隊從2000人裁至200人”“工資僅發一半”,疊加供應商圍堵總部討債、股權凍結超40億元等消息,還是將這家成立僅五年的車企推向輿論風暴中心。

3月18日,網上有消息稱哪吒汽車已開始解散研發團隊,本周簽署離職手續的員工將會賠償 N+1,賠償日期簽署到 5 月 30 日。隨後,哪吒汽車快速進行“闢謠”,稱解散研發團隊為不實消息,公司目前正通過組織與流程優化,推動進一步降本增效。看起來哪吒依舊是歲月靜好,然而真實情況可能並不如官方所言那麼樂觀。

“週二下午,HR突然通知所有研發人員簽離職協定,2月社保也不繳了。”一位哪吒汽車研發部門員工透露。“說好的N+1快成了‘薛定諤的賠償’了。”另一位已經離職的哪吒汽車員工亦在網上爆料。同時,相關人員表示哪吒的研發團隊規模已從巔峰期的2000人縮減至200人,裁員比例高達90%。看起來,哪吒汽車的處境已是相當危急。

哪吒汽車現階段的危機早有預兆,事實上,自去年開始,該品牌便已經處於危機之中。

個人看來,哪吒汽車的困境,本質是一場燒錢速度遠超造血能力的悲劇。根據資料顯示,自2014年成立以來,哪吒汽車累計融資228億元,但截至2023年底,其凈資產僅剩29.31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8.37億元,資金池基本見底。因此從2024年年初開始,網上關於哪吒汽車欠薪、推遲發放年終獎的消息一直沒有斷過。2024年11月份,東風延鋒、埃夫特以哪吒汽車拖欠貨款、合同款為由訴至法院,拖欠供應商款項又直接導致工廠停工,其中桐鄉工廠自2024年11月停產至今,南寧、宜春生產基地同樣陷入停滯,也就是說,現階段的哪吒已經基本停擺!若無法在2025年上半年獲得新融資,資金鏈斷裂或成定局。

從時間線來看,哪吒汽車也有過高光時刻。在起步階段,哪吒汽車憑藉哪吒U、哪吒V等爆款車型銷量逐年攀升,2022年,該品牌以15.2萬輛的成績登頂造車新勢力榜首,一時風頭無兩!2023年,時任CEO張勇主導推出了耗資20億元研發的中高端車型哪吒S與哪吒GT,但兩款車型月銷不足千輛,反致原有低價車型市場份額被比亞迪海鷗、五菱繽果蠶食。2024年,哪吒汽車的推新節奏中斷,銷量快速滑落,當年銷量同比暴跌49.37%至6.45萬輛,僅為年目標25萬輛的1/4左右。今年1月和2月,其月銷量數據分別為110輛和377輛。從2022年登頂,到2025年月銷量跌至三位數,哪吒汽車的墜落速度令人瞠目。

那麼誰該為此負責呢?有人多將矛頭指向張勇。

確實,作為前臺的CEO,張勇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位老哥在2023年押注高端化,卻忽視市場需求。哪吒S上市初期定價18.98萬元,比競品只高不低,導致首批訂單大量退訂;後續降價至15.98萬元,反被貼上“降價王”標籤,致使品牌價值崩塌,隨後張勇在2024年離職。

張勇必須背鍋,但若將責任全部歸咎於張勇,確實不太公平。儘管張勇承擔輿論火力,但創始人方運舟作為董事長,長期把控研發與戰略方向。其主導的技術投入未能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反因研發費用佔比過低陷入“技術空心化”質疑。同時創始人方運舟與前張勇的權責模糊,導致戰略搖擺。張勇曾公開反思“定價失誤、行銷乏力”,但方運舟主導的“海外擴張”同樣是雷聲大雨點小,且因品控問題頻發遭多國轉銷商退單。怎麼來看,這個鍋兩個人都得一人一半。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說,目前哪吒汽車並非全無生機,但時間視窗正在關閉。若2025年二季度前無法獲得新資金,哪吒汽車恐重蹈威馬覆轍,即停產、破產、用戶售後無門。這場危機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存亡,更對於整個行業的再度警示,在電動化轉型的深水區,“燒錢換銷量”的野蠻增長已走到盡頭,唯有技術深耕與用戶價值方能贏得終局!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