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一隻土雞”積累沉澱25年,蒙自源重新定義了“真熬湯”。
餐飲行業進入微利時代,降本增效幾乎已成為每一個餐飲品牌的重要發展課題。面對這項課題,不少餐飲品牌將解題思路聚焦在了供應鏈,但這當中還有不少難點痛點。
近日,在“2025中國餐飲產業節”上,蒙自源創始人李紅偉表示,當前餐飲品牌在前端渠道與供應鏈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明顯短板,比如品牌戰略低微混亂;價值創造、顧客購買理由上沒有形成差異化;缺乏拳頭產品,沒有超級大單品;沒有形成人才梯隊建設,人才發展跟不上企業發展……因為這些短板問題沒有解決,導致企業很難實現總成本領先。
而作為一家擁有25年歷史的老品牌,蒙自源能夠穿越週期,也是因為在這些方面不斷夯實。尤其是在產品層面,過去數年裡,蒙自源打造了原湯一品土雞米線、番茄肥牛米線等爆款產品,同時還在不斷洞察消費市場需求,積極推陳出新,推出了好元氣老雞燉湯、麻辣火鍋米線、凱里酸湯米線、砂鍋煲等創新差異化產品,既堅持了品牌的原意,又不斷的升級、反覆運算,從而穩立潮頭,不斷為消費者帶來驚喜。
那麼,蒙自源產品創新的底層邏輯是什麼?作為一家靠雲南米線起家,有25餘年發展歷史的老品牌,又是如何在產品、人才、供應鏈、組織、戰略方面發力,持續煥發市場活力的?
一般而言,老品牌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在市場競爭中有先發優勢。但老品牌也很容易形成產品依賴、路徑依賴,陷於過去的成績中走不出來。尤其面對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很多老品牌會明顯跟不上。此外,還有一些老品牌會走入另一個誤區:丟掉品牌原本的定位、初心,改頭換面,失去了本身的特色。
所以,如何在經典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很多老牌企業發展過程中常會遇到的瓶頸。而蒙自源卻做到了A面經典,B面創新,把經典產品不斷升級,跳出了產品的生命週期。
就拿品牌最近上新的好元氣老雞燉湯來看,堅持了蒙自源一貫的“現熬原湯”特色,同時又在原材料的選用上進行了升級,精選了養殖200天以上的老母雞作為主料,並加入了枸杞、紅棗等食材。通過120分鐘的新鮮現燉,將食材中的精華一次燉到位,雞肉醇香,又健康養生。
可口味道,是這款產品吸引消費者的基礎;新鮮現燉,鮮到上頭的獨特口感則給消費者留下深刻記憶;精選的土雞原料、養生食材,又提升了產品的價值感,讓消費者的體驗感更強。這些都契合了當下消費者對當下煙火氣、高品質菜品的需求,故而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而對蒙自源自身來講,這款產品亦能與現有的砂鍋煲、拌米線等產品搭配,實現場景互補,提升用餐體驗,進一步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此外,蒙自源推出的這款好元氣老雞燉湯新品與蒙自源原有主打產品土雞米線形成了「雙塔產品矩陣」:前者聚焦養生場景,後者主打日常消費,共用供應鏈差異化覆蓋客群,且都強調了食材的新鮮和安全,新鮮現做的出餐形式也類似,這會更有利於蒙自源發揮供應鏈方面的優勢。
事實上,成立25年以來,蒙自源一直堅持傳承米線的靈魂“現熬原湯”,通過現熬,為消費者帶來新鮮口感,同時又使用了“土雞”熬湯,熬出湯的健康、鮮美,也熬出了蒙自源土雞米線獨特的味型記憶點,而這些都離不開蒙自源在供應鏈方面的積累。
據瞭解,從2005年開始,蒙自源便開始不斷強化布局供應鏈,逐步完善了採購、生產、倉儲、物流等各個環節。2023年,蒙自源在上海設立華東總部,並專門針對華東市場構建了獨立供應鏈,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全流程管控,也保障了食品安全。
截至目前,蒙自源已經在福建、上海、深圳等地設立了倉庫;還在廣西、東莞等地建有多個食品加工廠,生產湯料、料頭等核心物料。
從精選雲南特色、優質原料,到建立工廠、嚴控產品生產,再到構建龐大運輸網路,穩定門店供應……通過建立高效的供應鏈體系,讓蒙自源更好地把控了產品品質,同時還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採購成本,極大地增強了品牌在市場中的議價能力。
再加之,蒙自源已戰略佈局2000多家門店,形成了規模優勢。供應鏈半徑從300km到3000km的突破,驗證了現熬體系的可複製性,這也會進一步拉低蒙自源在原料採購、品牌推廣等方面的成本,為產品體系全球化奠定基礎。
可以說,蒙自源向我們很好地展示了,門店前端與供應鏈的協同發展,相互促進。李紅偉在“2025中國餐飲產業節”上也曾強調:“如果前端渠道開店太分散,後端供應鏈服務起來會比較吃力,展現不出供應鏈的價值;而前端產品沒有超級爆款戰略,後端供應鏈也很難聚焦發力。”
也正是通過聚焦、聚焦,再聚焦,把“現熬原湯雲南米線”整條產業鏈的前後端全部打通、打透,把雲南米線這個品類做到了極致,從而讓蒙自源有了自己的拳頭產品、爆款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構築起核心競爭優勢后,蒙自源也並未固步自封,而是基於自身的優勢特色,結合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去做了一些微創新,推出了諸如好元氣老雞燉湯、麻辣火鍋米線、凱里酸湯米線、砂鍋煲等創新產品。
堅持傳承與創新並重,傳承不忘本,創新不過度。無論是圍繞米線產品的深耕,還是推出創新性產品,蒙自源始終有著自己明確的方向,並堅持做好品質把控。
一如李紅偉所說:“企業應該明確自己的初心是什麼,未來要做成什麼樣子,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任何時候,特別是在市場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更應該有堅定的決策,懂得取捨,從自身品類的特性出發去做規劃,而不是盲目跟隨大眾。”
從一家小小的米線店到中國米線賽道上的頭部品牌,如今的蒙自源已經在米線這個賽道上扎深、扎透、扎牢。
根據蒙自源品牌方透露,截至2024年底,蒙自源的門店已覆蓋至國內外115個城市,全球門店數超2000家,每天賣出的米線約40萬份。
如今,在門店規模領跑行業,形成規模優勢的同時,蒙自源還在圍繞市場消費需求,以及品牌核心優勢做一些新的探索……
比如,深挖產品、服務,聚焦堂食的提升。包括增強顧客的體驗感、提升門店的服務水準;縮短產品配送週期,提升產品品質,推出一些超級套餐組合,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高質價比產品等。同時,品牌也會聚焦華南、華東主戰場,不斷拓展門店,充分發揮供應鏈的優勢和價值,保持總成本領先優勢。
另外,在門店運營層面,蒙自源也在不斷強化原材料供應標準、門店製作標準、培訓標準、運營標準等,提升門店的經營效率,保證門店的規範、統一。
統一的標準能夠有效簡化操作流程,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在企業出海,全球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的協同和配合方面都會發揮更大作用,這也將進一步推動蒙自源未來的全球化發展。
今年年初,在2025蒙自源集團年會上,李紅偉也曾強調:“未來10年,蒙自源要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對產品、組織、行銷等多個關鍵領域進行戰略佈局,邁向全球化時代,創造出專屬於蒙自源的更好未來。”
不僅要做“中國米線”,還致力於引領行業發展,蒙自源正在朝著世界級品牌全力衝刺。
經營成本持續攀升,行業供給過剩,價格戰愈打愈烈……肉眼可見,近兩年,餐飲行業的競爭已越來越激烈了。在此情勢下,新品牌突圍變得越來越難,甚至一些成熟的老品牌也開始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但為什麼蒙自源還能牢牢佔據自己的優勢地位?追根究底,還在於品牌長遠的戰略佈局。品牌通過戰術上的靈敏調整往往能捕捉到一些機會,獲得小贏,但要獲得長勝,需要的是戰略定力。
從產品打磨,到供應鏈夯實,再到人才組織的完善……蒙自源始終堅持著“戰略者,以始為終”的經營執念,堅定著 “一米寬,千米深” 的策略,將核心優勢打深、打透、打通,靜下心做好產品與品牌,保證發展方向不偏航。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25年的堅守與深耕,蒙自源早已成長為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他的未來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景雪;本文配圖來自於蒙自源,紅餐網經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