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沒有自信 與家長的關係這麼大
更新于:2025-04-20 00:42:23

養育孩子不僅僅是為其提供物質基礎,還應該培養其堅強自信的心理素質,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沒有自信?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孩子為什麼會沒有自信

1、過多批評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常常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一味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因為很難道達到父母的要求,遭受失敗,缺乏成功的體驗,漸漸養成了遇事畏懼退縮的習慣,對自己缺乏自信。

2、缺乏交流

家長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也很少對孩子進行意志性格的培養。甚至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碌而放任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定的行為規範,孩子生活散漫、缺乏自製能力和上進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健康發展。

3、孩子受到他人的歧視

孩子經常受到同學的歧視、欺負,那麼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而且,往往孩子對社會容易產生恐懼心理。

4、孩子的自身能力較差

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發育遲緩,或者是智商不高的話,就會比起身邊的人表現都較差,這樣孩子的自卑心就會越來越嚴重。

5、性格因素

生性豁達、開朗的孩子一般不會產生自卑心理,而內向的人則比較容易產生自卑。有些青少年由於學業上、工作上成績平平,無出色表現而過於低估自己的才智水準,甚至導致對整個自我的認識消極,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於是在交往中過於拘謹,放不開手腳,總擔心自己會成為別人嘲笑的物件。

6、需要得不到滿足

一個學生如果在集體中經常被冷落、輕視和嫌棄,得不到同伴的友誼和關心,也會感到傷心和自卑。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要教育孩子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期望。告訴孩子,有時社會評價一個人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需要個人正確地對待。比如,牛頓、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小時候都曾被人們稱為“笨”孩子,可是他們後來都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

要説明孩子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成功經驗,因為成功的經驗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強。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往往認識不足,有時可能會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導致失敗,由此產生自卑心理。父母要引導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應符合其身心發展特點。

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當遇到某些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不妨運用語言暗示:“別人行,我也能行。”“別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從而增強自己改變現狀的信心。

建立新的興奮點。當你處於劣勢或面對自己的弱項時,可以通過有意轉移話題或改做別的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也是最能體現自己才能的活動中去,以淡化和縮小弱項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陰影,緩解壓力和緊張。

悠悠書香遍椰島
悠悠書香遍椰島
2025-04-23 04:31:19
我們的第一本書
我們的第一本書
2025-04-23 08: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