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韭菜盒子、韭菜餃子的香氣又開始勾人馋蟲。可最近朋友圈瘋傳"血脂高不能吃韭菜",嚇得不少人筷子都抖三抖。先別急著把韭菜打入冷宮,咱們得聽聽醫生怎麼說。
一、韭菜到底能不能吃?
1、韭菜的真實身份
韭菜富含膳食纖維和硫化物,其實能促進膽固醇代謝。但它的確屬於"發物",體質濕熱或急性炎症期要少吃。
2、關鍵看搭配和量
血脂高人群每天吃50克以內韭菜沒問題,但別和動物內臟同吃。記住這個公式:韭菜+雞蛋=安全,韭菜+豬肝=危險。
3、這些情況要忌口
正在服用華法林等抗凝葯的患者,韭菜里的維生素K會影響藥效,這個真得忌口。
二、比韭菜更危險的4種素食
1、偽裝健康的油條
早餐攤的"無礬油條"照樣高油高鹽,一根油條的吸油量相當於喝下一湯匙油。更可怕的是反覆使用的煎炸油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2、素肉製品的陷阱
超市貨架上的素雞、素火腿,為了類比肉感會添加大量油脂和鈉。某品牌素火腿的脂肪含量甚至超過真火腿。
3、甜蜜的椰子家族
椰肉含飽和脂肪酸高達90%,椰奶、椰子粉都是隱形油脂炸.彈。喝一杯椰奶拿鐵≈吃掉半碗豬油拌飯。
4、堅果過量也傷身
每天吃一把堅果有益健康,但很多人一嗑瓜子就停不下來。30顆夏威夷果=全天油脂攝入限額,帶殼堅果最好控制在20克以內。
三、科學護血管的吃法
1、記住"三色原則"
每餐保證綠(蔬菜)、白(豆腐)、黑(木耳)三種顏色,這類食物富含植物甾醇,能競爭性抑制膽固醇吸收。
2、烹飪方式升級
把熱鍋涼油改成"水油焖炒":先放一勺水燒開,再滴5克油,最後下菜翻炒。這樣能減少50%的用油量。
3、黃金時間喝水
晨起、睡前各喝200毫升溫水,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但腎功能不好的人要遵醫囑控制飲水量。
四、被冤枉的好食物
1、雞蛋可以每天吃
最新營養學研究證實,每天1-2個全蛋不會影響血脂,蛋黃中的卵磷脂反而是血管清道夫。
2、適量吃辣有説明
辣椒素能促進脂肪代謝,四川地區的研究顯示,常吃辣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水準普遍較高。
3、咖啡選對時間喝
上午10點前喝黑咖啡,咖啡因能啟動脂肪酶。但加奶精的即溶咖啡就是另一回事了。
下次再看到"XX食物不能吃"的傳言,先別急著轉發。記住醫生的忠告:沒有絕對壞的食物,只有錯誤的吃法和過量。血管健康的關鍵在於整體飲食結構,與其戰戰兢兢忌口,不如學會聰明搭配。從今天開始,給餐桌來次科學升級吧!
溫馨提示:內容中醫療科普知識僅供參考,不構成用藥指南,不作診斷依據,無行醫資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