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失敗,並不是貧窮,而是培養出性格懦弱、膽怯、怕事的孩子。
性格懦弱、膽怯、怕事,並不是生存之道,恰恰會阻礙人生的發展。
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稍微性格懦弱一點,都會被人欺負,更別說白手起家,去工作賺錢了。
父母都希望子女可以自力更生,甚至攀上人生巔峰。卻忘了一點,性格懦弱的孩子,其實是沒有未來的。
諷刺的是,無數父母都在培養性格懦弱的孩子。並不是他們想要孩子性格懦弱,而是他們在無意中, 讓孩子變得性格懦弱。
有這些特徵的家庭,正在培養性格懦弱的孩子。
一、控制欲極強的家庭,正培養性格懦的孩子。
毀掉孩子一生,或者給孩子帶來人生陰影的,莫過於父母的控制欲。
無數父母都認為,我生養了孩子,孩子就是我的附屬品,那他們就該乖乖聽話。要是不聽話,他們就是天打雷劈的不孝子。
這種“孩子就該乖乖聽話”的想法,恰恰體現了父母極強的控制欲。
試想,孩子從小就乖乖聽話,那他所塑造的,不就是綿羊一樣的性格嗎?而綿羊一樣的性格,不就偏向於懦弱、膽小、怕事嗎?
父母的控制欲,跟子女的性格塑造,其實是存在矛盾的。控制欲越強,子女的性格越懦弱;控制欲越弱,子女的性格越大膽、自信。
後者,更有利於白手起家去做事。畢竟,這個社會需要的,並不是膽小如羊的年輕人,而是大膽做事的年輕人。
二、充滿爭吵、打罵的家庭,正培養性格懦弱的孩子。
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是最差勁的?毫無疑問,是爭吵連天的原生家庭。
夫妻倆天天都在吵架,不是今天冷戰,就是明天打架,那你認為,從小就看在眼裡的孩子,內心會有什麼想法呢?
就一個字,怕。他們害怕父母爭吵,害怕父母家暴,害怕父母將怨氣發洩到他們的身上。如此忐忑地活著,就會塑造懦弱的性格。
當然了,無數父母都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依舊認為爭吵連天很正常。殊不知,這並不是正常的,而是有害的。
孩子成長的時候,父母雙方就應該和諧相處。對於孩子,也不要有太多打罵的行為。打多了,罵多了,人也就成為木頭了。
恰似木頭的孩子,別人踢一下,他們才動一下。如此,就等於是“廢”了。到了社會打拚,連賺錢養活自己都困難。很悲催。
三、老實巴交的家庭,正培養性格懦弱的孩子。
蘇轼說過,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很多人都把“忠厚”理解為老實巴交,哪怕任人宰割也不能去反抗。這,就是錯誤的理解。
真正的忠厚,首先是堅持君子的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其次,是堅持誠信的原則,你對我講誠信,我才對你講誠信,誠信是相互的。
什麼是君子?剛柔並濟就是君子。只有剛,而沒有柔,那就是莽夫;只有柔,而沒有剛,那就是任人宰割的廢材。
所謂“太剛易折,太柔易廢”就是這個道理。不論是剛,還是柔,都不能走極端,而應該“中和”在一起,剛柔並濟。
人,可以適度老實巴交,但一定不能過度老實巴交。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才是為人處世的真相。
四、馴化文化濃厚的家庭,正培養性格懦弱的孩子。
聽話的奴隸,是怎麼培養的?就一個字,馴。
有一個管理學的說法,胡蘿蔔加大棒。人類馴服毛驢,首先揍它一頓,讓它心生恐懼,然後再給它一根胡蘿蔔,讓它吃飽。如此,它就乖乖聽話了。
只給它胡蘿蔔,而沒有揍它一頓,那它就不會聽話;只揍它一頓,而不給它胡蘿蔔,那它就會被餓死,有可能會變得野性十足。
唯有先揍它一頓,再給它一根胡蘿蔔,既讓它心生恐懼,也滿足它最基本的吃飯需求,所以它才會為了苟活,而乖乖聽話。
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數家庭、父母,都在用類似的方式“馴服”他們的子女。而他們的子女,不就活成了毛驢的模樣了嗎?
“馴服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並不是人格完整的人,而是性格懦弱、怕事的牛馬。成為牛馬,竟然是他們必然的命運。很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