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雄安網
人民網雄安4月14日電 (記者王紅)記者從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獲悉,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在組織開展白洋澱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態監測工作中,發現了一種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五月四節蜉Baetis majus,經過形態學專家鑒定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精確比對,證實了這一中國新記錄種的存在。
五月四節蜉屬於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蜉蝣目四節蜉科,稚蟲體長4.7至5.3毫米,全身呈棕色,有淺色斑點,身體呈流線型,此前主要分佈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稚蟲在靜水區域和流水區域等水體均有分佈,是典型的清潔指示物種。
五月四節蜉物種圖(A.背面觀;B.腹面觀)。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供圖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於2024年4月在鴣丁淀首次採集到了這一珍稀物種的稚蟲,經過形態學專家初步鑒定,並進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學(DNA barcoding)技術的精確比對,確認採集到的稚蟲與五月四節蜉模式產地的DNA條碼序列相似度高達99%,從而證實了這一中國新記錄種的存在。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發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白洋澱生物多樣性的認知,這種敏感型水生昆蟲的出現,也揭示著白洋澱水生態系統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