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充電寶”讓綠電奔騰
更新于:2025-03-26 04:31:55

本文轉自:十堰日報

“水能充電寶”讓綠電奔騰

——探訪我市首個抽水蓄能電站專案

本報記者 羅毅

春潮湧動,機械轟鳴。在堵河竹山段的崇山峻嶺間,一座大型“水能充電寶”正“拔節生長”。

在電力低谷期將水從下水庫抽到上水庫,將電能轉化成水的勢能儲存起來,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釋放水庫中的水發電——潘口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讓水在升降間實現電能、勢能的互相轉化。

作為湖北省抽水蓄能“十四五”規劃重點實施專案、十堰市首個核准並開工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專案,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專案進展如何?有哪些“硬核”實力?3月22日,記者前往電站建設現場一探究竟。

“蜘蛛俠”在山體上“納鞋底”

站在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廠房土建及機電安裝施工現場入口遠眺,只見距離潘口水庫大壩下游約150米的施工場地上,10多台運輸車正來迴轉運土石方,一派忙碌的景象。

沿著一條水泥路進入工地後,記者將視線下轉,一個碩大的基坑赫然呈現,一陣眩暈感驟然襲來。

“這個廠房邊坡及基坑深達240米,我們挖了近1年,開挖的土石方多達270萬立方米。”專案承建方中國水電五局潘口專案部黨支部副書記張淵對記者說。

記者定睛一看,只見基坑兩側如刀削般的邊坡上,一個個凸起的卯榫規則地排列著;基坑底部,幾十名工人正在兩個白色的圓盤上忙碌著……

沿“之”字形小路走下基坑,眼前逐漸開朗:面前的大山,彷彿被大斧劈開,整齊的石壁上,露出兩個孔洞。

“這是出水口,潘口水庫里的水將從這裡流進蝸殼,帶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出水口下方的兩個白色圓盤,是我們剛剛完成吊裝拼接的尾水肘管。可別小看它們,一個就有75噸重呢!”張淵自豪地說。

站在基坑底部,記者順著兩側的邊坡望去,只見工人們在安全繩的保護下,“懸”在空中開展支護作業,宛若一個個“蜘蛛俠”。

在支護作業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將長40米、45米兩種規格的錨索楔入山體,把一個個卯榫連接起來,這個過程彷彿是在山體上“納鞋底”。“錨索能發揮預應力作用,可以增大邊坡抗剪強度,增強邊坡穩定性。”張淵說,邊坡、基坑共十二級的支護工作已接近尾聲。

千組試驗嚴把“品質關”

走出熱火朝天的基坑,記者跟隨現場管理員來到工地現場試驗室,這裡又是另一個天地。

在一台微機電液伺服壓力試驗機前,試驗員井志英正對一塊棱長15釐米的立方體混凝土試件,開展混凝土抗壓測試。

壓力逐漸上升,直至將試件破壞,儀器顯示幕上隨即顯示該試件的抗壓強度值。

“結果顯示,混凝土試件抗壓強度合格。”井志英說,為了嚴控工程品質,他們對進場原材料、中間產品及現場產品開展試驗和檢測。自專案開工以來,試驗室已完成進場原材料檢測190組、中間產品檢測1224組、現場試驗檢測46組、混凝土拌合物取樣檢測1086組,確保進場原材料品質、工程質量總體受控。

“除了現場試驗檢測,在施工過程中,我們還嚴格落實‘三檢制’,並通過網格化管理和 PDCA品質管理模式等措施,讓人人能管品質、人人會管品質,不斷提升潘口抽水蓄能電站主體工程施工品質。”張淵說。

“目前,專案各項工程正有序推進,接下來,將進行廠房混凝土工程、機電安裝工程及攔沙壩工程建設。”張淵介紹,項目爭取在2026年底建成,實現首台機組投產發電。機組全部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3.5億千瓦時,相當於12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電用不完,用來抽水;電不足時,再用高位水發電。”張淵說,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就像一座“水能充電寶”,既解決了發電問題,又能保護綠水青山,讓更多綠電存得住、供得穩、用得好,將有力推動十堰優化電力結構、發展清潔能源,促進“雙碳”目標落地見效。

竹山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記者劉昆攝

竹山潘口抽水蓄能電站示意圖。(由AI生成)

中國市場機遇極佳
中國市場機遇極佳
2025-03-31 04:31:34
管理體重 健康生活
管理體重 健康生活
2025-03-31 06: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