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北京城牆歎,護城河清商隊忙,如今只剩老門獨憶當年?
更新于:2025-04-14 13:54:38

神武門,紫禁城北邊的“大後門”,那派頭可不是蓋的。門樓子高得讓人仰脖子,琉璃瓦在太陽底下閃著光,穩穩噹噹守著皇城根兒。旁邊的護城河像條綠絲帶,繞著城牆淌,水面上倒映著門樓的模樣,美得讓人捨不得眨眼。河邊沒種多少樹,可那份寧靜,硬是讓人覺得心裏踏實。過去,守門的兵丁站在那兒,腰桿挺得筆直,偶爾有宮裡的人經過,氣氛一下就肅穆起來。可惜啊,護城河後來也被填了不少,城牆更是沒了蹤影。誰看了不得嘆口氣?那些老物件兒,咋就留不住呢?

朝陽門呢,名字聽著就敞亮。這門在東邊,正對著朝陽,早上太陽一升起來,金光灑在城樓上,甭提多精神了。元朝時它叫齊化門,寓意挺高大上,後來改成朝陽門,透著股子朝氣蓬勃的勁兒。門外的路直通通州,車馬川流不息,運糧的、販貨的,啥人都有。城門附近還有個糧市,麻袋裡裝滿了小米、高粱,堆得跟小山似的。老百姓來這兒買糧食,拎著布袋子,邊走邊跟攤主砍價,笑聲滿街都是。可這熱鬧勁兒,也隨著城牆的拆除散了架。如今的朝陽門地鐵站,人來人往,可誰還記得當年那份煙火氣?

鼓樓跟鐘樓是老搭檔,倆人一塊兒給北京城“報時”。鼓樓的鼓聲厚實,敲起來震得人心頭一顫。過去,鼓樓大街是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酒樓茶肆、綢緞莊、雜貨鋪,啥都有。街上人來人往,挑擔的、騎驢的、逛街的,擠得水洩不通。夏天晚上,鼓樓前還有人擺攤賣西瓜,一刀切下去,汁水四濺,吃得滿嘴甜。孩子們在街邊追著跑,笑聲傳到後海。后海的水清得像鏡子,遠處鐘鼓樓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穩穩噹噹。可惜,城牆一拆,這份和諧的畫面也成了老照片裡的記憶。

西直門呢,地位可不一般,僅次於正陽門,透著股子皇家氣派。城樓子造得講究,飛簷翹角,站在遠處看,氣勢壓人。過去,西直門是通往京西的要道,商隊從這兒過,帶進來山裡的野味、果子,帶出去城裡的布匹、瓷器。門外的護城河清得能看見水草,夏天還有人劃著小船,唱著小曲兒。可惜啊,城牆沒保住,護城河也填了,西直門如今只剩個地鐵站的名字。站在站臺上,你還能不能聞到當年那股子果香?

安定門那邊,過去有點冷清,樹不多,風一吹,顯得有點荒涼。可門樓子還是氣派,站那兒像個沉默的衛兵。過去,安定門是北邊的重要通道,商隊從這兒過,帶進來蒙古的皮毛、乳酪,帶出去南方的茶葉、絲綢。門外的護城河清得能看見魚,夏天還有人撐著竹竿撈魚,笑聲傳到遠處。可惜,城牆拆了,護城河也填了,安定門如今只剩個地名。你站在那兒,還能不能想像出當年那份寧靜?

崇文門下的街景,也是老北京的縮影。街上小販吆喝,賣糖人的吹著哨子,捏出個小兔子,逗得小孩兒咯咯笑。城門樓子高大,青磚上刻著歲月的紋路,風吹日曬也沒讓它塌。過去,崇文門是商貿的樞紐,南方來的船、北方來的車,都在這兒交匯。門外的護城河清得像鏡子,夏天還有人划船,唱著小曲兒。可惜,城牆拆了,護城河填了,崇文門的熱鬧只能靠回憶。你站在地鐵站裡,還能不能聽見當年的吆喝聲?

內城的東南角樓,至今還站著,像個倔強的老兵。周圍高樓林立,可它愣是沒被壓下去。角樓的飛簷翹得老高,青磚上爬滿了歲月的痕跡,風吹雨打也沒讓它低頭。過去,角楼是城防的要塞,守城的兵丁站在那兒,眼睛瞪得像銅鈴,盯著城外的一舉一動。如今,角樓成了景點,遊客來來往往,拍照留念。你站在角樓下,還能不能感覺到當年的那股子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