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世界里的愛與力量
更新于:2025-04-14 11:32:51

本文轉自:海南日報

《不說話的愛》:

無聲世界里的愛與力量

  《不說話的愛》海報。
  《特別的你》是中國首部孤獨症群體紀錄電影。
  《向陽・花》講述“社會邊緣人”的故事。
  《小小的我》海報。

  ■ 張豔

  近日,由沙漠執導,張藝興、李珞桉領銜主演,並有多名聽障演員參演的《不說話的愛》在各大影院熱映。影片改編自導演2022年創作的同名短片,深度聚焦於聽障群體的日常生活,進一步突破了殘障題材電影創作的模式化,不僅呈現出聾人父親與女兒在無聲世界中的溫情守護,而且深入探討了聽障人融入社會可能遭遇的種種問題,呼籲公眾對聽障群體投入更多的關注。

  殘障人社會化途徑的呈現與反思

  《不說話的愛》里的後半段劇情,主要圍繞主人公小馬為了與前妻爭奪女兒木木的撫養權而努力找工作賺錢的過程展開,也正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揭露出殘障人以及他們的子女融入社會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影片從一開始,女兒木木就一直作為聽障人爸爸與有聲世界溝通的信使,聰慧可愛的木木還得到了麻將館內所有聽障人的寵愛,一切都顯得如此溫情脈脈。但隨著木木媽媽的出現,終究是打破了這表面的平靜。

  小馬曾憑藉著自己的勇敢正直贏得了前妻曉靜的青睞,但他們的感情卻隨著女兒的出生而走向破裂。小馬通過手語與女兒建立了親密無間的關係,但並不精通手語的曉靜卻因此成為被孤立的存在,再加上時常需要忍受的歧視與貧窮,讓曉靜選擇逃離了這段婚姻。等曉靜再次出現並要求奪回女兒撫養權時,小馬也終於逐漸清晰地認識到,木木已經長大需要融入更廣闊的世界,他需要為之做出改變。於是小馬找到了一份酒店保潔的工作,但不久就因為他的聽力障礙而遭遇了種種問題。聽障人的世界是如此逼仄,他們懷抱著巨大的恐懼感融入社會,卻只是一場橫衝直撞,不僅弄傷了自己,還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我們的無障礙訴訟服務建設迫在眉睫。

  木木作為一個身體健全的適齡兒童,卻始終未能到學校接受教育,反映出殘障家庭在兒童教育方面的困境。小馬並非不重視木木的教育,他也為木木準備了學習機,但作為聽障人,他很難獨立為木木找到合適的學校,而且長期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的木木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她極度排斥到學校接受教育。影片從某種層面上體現了整個社會對殘障人子女心理狀態應有的態度。片中口齒伶俐的小主人公被迫到學校后,沉默不語,她以此來表達自己無聲的反抗。她長期和聽障人士生活在一起,她在這樣一個“無聲的世界”中成長,平日里肯定經常見證著“有聲世界”對“無聲世界”的誤解和偏見,自然也就很難建立起對“有聲世界”的信任與嚮往。這讓我們發現,殘障人與健全人之間,巨大的社會鴻溝也具有某種“遺傳性”,必須有賴於社會機制的強制介入。

  泛類型化的探索與得失

  回顧近三十年來的中國殘障題材電影史,殘障題材的影片基本都在不同程度上固化著以下三種敘事模式,“身殘志堅,終成大器”的勵志模式,將殘缺的身體作為苦難的象徵模式,將殘障人的生存境遇理想化處理的模式。諸如1992年謝晉導演的《啟明星》,1995年黃健中導演的《中國媽媽》,1997年陳國星導演的《黑眼睛》,2000年孫周導演的《漂亮媽媽》,2000年寧敬武導演的《無聲的河》,2009年薛曉路導演的《海洋天堂》,2012年陳苗導演的《星星的孩子》等。這些影片雖然反映出一定的社會現實,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遮蔽了殘障人生活的真實處境,無法真正喚醒公眾對殘障人的正確認知。

  《不說話的愛》和近10年來的殘障題材電影一起,不斷突破著早期同類型電影的敘事陳規,以《推拿》《無名之輩》《寶貝兒》《小小的我》等影片為代表,改變了以往同類型電影的刻板化敘事,盡力還原殘障人真實的生活境遇和複雜的內心世界,進而完成了殘障人形象從他者到主體的轉變。

  《不說話的愛》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泛類型化上的探索,將殘障題材和犯罪題材結合,不但平衡了殘障家庭親子戲的煽情調性,而且拓寬了殘障題材影片表達現實的廣度和深度。我們都知道殘障人士在生活中會有諸多不便,但其實這樣的認識都是虛浮的,《不說話的愛》觸及了一些未被充分討論的社會議題,它將觀眾一把拽進了聽障人的世界,揭示了聽障人與世界連結的方式如此單調而微弱,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擁有的選擇少得可憐,而且極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淪為犯罪的“工具”。正如影片中阿梅說的那樣,他們又聽話又好騙。

  當然,影片的這種泛類型化探索並非天衣無縫。《不說話的愛》在串聯兩種題材的處理中,對敘事節奏的把握還欠清晰,諸多細節的呈現未能更為精準地刻畫出鮮活而獨特的人物形象,對聽障人所面臨的社會性困境沒有充分展開,從而影響了影片現實表達的深度和人文關懷的強度。

  影片中小馬問木木,“好聽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木木說那就像雪糕一樣甜,像夏天吹來的一陣風。通過這樣一種通感式的表達,不僅讓殘障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身的局限,而且調動了觀眾的多重感知,建構出更豐滿的對世界的感覺。

  連結

  那些特殊題材的電影

  􀳊《特別的你》

  《特別的你》是中國首部孤獨症群體紀錄電影,導演翁羽通過三個孤獨症家庭(12歲的程瑞、15歲的可哥、19歲的王浚力)展現這一群體的困境與韌性。影片曾提名第18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真實記錄家庭陪護的艱辛與希望。

  《特別的你》於4月2日國際孤獨症關注日公映,引發諸多關注。

  􀳊《向陽・花》

  由馮小剛執導的女性刑滿釋放者題材的電影《向陽・花》,講述了趙麗穎飾演的高月香從“社會邊緣人”到“自我救贖者”的蛻變,探討他們回歸社會的道德審判與情感掙扎,是一部頗有力量感和衝擊感的電影。馮小剛導演用鋒利的現實主義筆觸,借趙麗穎飾演的高月香之口,叩問社會對“罪與罰”的定義,也重新書寫了屬於女性的另一種“芳華”——這一次,不是青春的美好,而是生命的韌性。

  􀳊《小小的我》

  《小小的我》由尹露監製、楊荔鈉執導,講述一位腦癱少年劉春和(易烊千璽飾)的成長故事,劉春和突破身體限制追求教師夢想,直面世俗偏見。影片以真實細節展現殘疾人融入社會的渴望與抗爭。該片‌於2024年11月2日在東京國際電影節全球首映,12月27日在中國上映,獲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楊道 輯)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探秘全球地標之美
探秘全球地標之美
2025-04-11 01:33:52
閱讀也是“旅遊”
閱讀也是“旅遊”
2025-03-26 09:20:15
讀書與人生
讀書與人生
2025-03-26 08:05:53
魔力之都哈爾濱
魔力之都哈爾濱
2025-03-26 04:00:24
這個地方真神奇
這個地方真神奇
2025-03-26 04: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