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構造是千奇百怪的,很多人會好奇在意自己身上的構造,比如為什麼每隻手是5根手指頭而不是3根、6根等諸如此類的好奇。而肚臍也是好奇的物件之一,肚臍像是肚皮上的一點小瑕疵,但是沒了肚臍有覺得很怪異。小時候,家裡的長輩一定說過,千萬不要摳肚臍眼,小心摳到自己肚子裡面去了,為什麼有這個說法,大概是跟人還在母體時有關。還沒有出生的孩子,營養輸送全靠臍帶。而出生時,醫生會把連著母體的臍帶剪斷,而被剪的那個地方會慢慢長肉,癒合,就會變成肚臍。簡單點來說肚臍也就是個小疤痕。只不過是個從我們生下來就跟著我們到生命結束的疤痕。
肚臍的形狀也是千奇百怪,有人會疑問,肚臍的形狀是在反映我們人體的身體健康嗎?其實還真有這種說法的存在,如下:
圓形的肚臍:表明身體健康。
凸出的肚臍:可能是卵巢囊腫。
凹陷的肚臍:可能是腸道發炎。不過一般胖的人,因為脂肪的原因,他們的肚臍是凹進去的。
肚臍朝左:是因為脾虛上火。
肚臍橫條:便秘幾率大,肚臍豎條,則容易拉稀。
還有很多人對肚臍有一個疑惑 ,那就是肚臍能不能摳,會摳出毛病嗎?
會產生這種疑問可能是因為我們人的肚臍也是跟我們的其它肌膚一樣,會產生污垢,汗液,長時間的堆積就會形成我們看到的黑黑的“臍”。肚臍上出現這種現象,常常會讓人感到“礙眼”,所以會有想要摳乾淨的想法,有的父母也常強調,肚臍是不能摳的。不過事實上,肚臍隨著我們的長大,已經不是傷口,而是癒合的疤痕,所以它是閉合的,雖然其內臟的神經反射還存在,但在清潔時不能用力過度,避免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而有的肚臍眼會有些褶皺,污垢比較難以清除,可以用溫水沖洗,或者使用一些油脂類的東西來先把髒的東西軟化,然後用棉簽輕輕掏除。而如果在摳的時候,不小心摳破皮了,一定要注意消毒和做好清潔,避免發生感染導致臍炎
在現代的審美中,有人認為好看的肚臍也是增加性感分的一項,所以肚臍也被列入保養的行列中,好看的東西總是會受到誇讚,肚臍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