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武漢新洲劉家灣村引進人工智慧務工專案
農村寶媽給AI當“啟蒙老師”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暢、通訊員程書林)“熟練後月收入能到6000元。”4月11日,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劉家灣村村部二樓,25位女員工個個神情專注,用滑鼠熟練地在電腦上操作。這是村裡為寶媽們新引進的“人工智慧務工專案”——數據標註。
“化人工為智慧。”為了適應就業新形勢,劉家灣村聯合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批量在網上接單,讓農村寶媽學習並參與數據標註新職業。
“數據標註就是給智能駕駛、機器人、無人機、智慧醫療的圖片、視頻、文本、語音等各種各樣的數據‘打標籤’。”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辦公室主任柯黎介紹,AI其實需要大量的人工對原始數據進行前期分類、標記、打框等基礎服務,這屬於勞動密集型崗位,能助力AI訓練快速提升反應速度,相當於給人工智慧當“啟蒙老師”。
“一天要標註2000多張圖片和視頻。”在現場,記者看到女青年們登錄指定後臺後,正在用滑鼠精心給某家智慧駕駛汽車資料庫的城市停車場標註紅框。道路指示標誌、泊車位、障礙物等,都要在紅框的註釋上進行標註說明。
前不久,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發揮專業優勢,利用駐村幫扶機會,將這一就業崗位引進劉家灣村。村裡有不少大專畢業的“寶媽”,看到村委會在微信群裡發佈的招聘公告,馬上產生了濃厚興趣。
“其實要求不算低,工作時需要格外細緻入微。”28歲的寶媽劉琴報名后,起初的任務被返工幾次,隨著熟練度提升,她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劉琴說,崗位靈活機動,按件取酬,一台電腦就能操作,還能打開眼界,接觸最新的人工智慧潮流。特別適合既要照顧孩子和老人,又要掙錢補貼家用的寶媽們。
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辦公室捐贈了一批電腦,並舉行技能培訓。培訓班就在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目前已經在著手申請相關的職業證書。
最初報名的村民超過50人,村黨支部從中挑選30多人參加培訓,最後確定28人正式上崗,均為年齡在25歲到40歲的農村寶媽。
曾做過超市收銀員和企業辦公室資料員的李貝貝會操作電腦,經過幾天培訓后很快就能熟練操作,現在已經是小組長了。
劉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周德平介紹,村裡已經開始整合空閑場地,至少還能擴充5個車間。目前,這一就業新崗位已在新洲區開始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