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頭顯 探尋西夏古國
更新于:2025-04-14 07:04:03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文化中國專線·科技賦能典型案例】

    ◎本報記者 王迎霞

    歷史上,西夏立國190年,曾經與宋、遼成鼎立之勢,可謂輝煌一時。然而,它卻在地圖上消失了,留下諸多謎團。作為這段歷史的重要見證,西夏陵有著獨一無二的價值。

    近日,虛擬實境(VR)技術將西夏陵的歷史文化、建築風貌生動還原,成為寧夏文旅的新晉“打卡地”。

    戴上VR頭顯,踏入虛擬地宮,在虛擬精靈“妙妙”的帶領下,遊客彷彿穿越到近千年前的西夏古國。

    神道兩側的夯土殘垣高低錯落,六棱柱碑亭的大型浮雕紋路畢現,飛天壁畫上的伎樂天衣袂翻飛……這些場景來自西夏陵景區多人大空間高沉浸式VR數字體驗專案“神秘的西夏陵”。

    1972年,考古人員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的戈壁灘上發現了幾座金字塔形狀的巨型土堆,周圍環繞著方形城牆等建築。經專家鑒定,這正是西夏皇家陵墓。這裡有9座王陵、271處陪葬墓、1處北端建築遺址以及32處防洪工程遺址。

    西夏陵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研究西夏陵園制度、進而解讀西夏社會歷史最好的資料。

    “數字技術是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景區決定對西夏陵由內而外進行數位化重建。我們復原了已損毀的月城、碑亭等古跡,也讓西夏鎏金銅牛、迦陵頻伽(妙音鳥)等‘消失的國寶’得以重現。”銀川西夏陵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曉旭介紹。

    通過精巧佈局,遊客不僅能直觀欣賞到西夏陵盛景,還能通過控制器進行互動。為進一步增強沉浸感,VR數字體驗專案還為每個場景配置了3D環繞音效。

    2024年3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西夏陵為中國2025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案。消息一出,迅速在文史學界及旅遊界掀起熱潮。

    西夏陵景區工作人員敏銳地意識到,只有與趣味性項目結合起來,西夏陵的歷史文化及傳承保護才能得到更加廣泛而深入的傳播。景區便加緊“文保數位化”步伐,不斷採集數據、構建模型、搭建平臺,各專案於去年底投用。

    記者注意到,遊客在體驗中可化身“探秘者”,破解西夏陵地宮機關謎題。當指尖劃過壁畫上的“天書”字元時,現實空間會出現對應的漢字釋義,歷史敘事由此具象化了。

    西夏陵景區工作人員深入研究西夏陵歷史文化、建築風貌、社會生活等內容,同時收集大量考古資料和歷史文獻,以此為基礎創建了這些虛擬場景。他們從多部典籍中提取300余處文化符號,重構出“西夏文字解密”“地宮探險”等互動劇情。

    西夏陵景區還推出LBE大空間(基於位置的虛擬實境技術)專案“探秘西夏陵”、4D電影《時空秘境之旅——重回西夏》等,讓遊客在虛擬與現實的情境中體驗西夏文化。

    “西夏陵對我們來說一直很神秘。這次帶孩子看了4D電影,與電影主角一同進入地宮開啟了一場歷險,感覺非常不錯。”福建遊客陳華由衷讚歎。

    “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次文化基因的數位化轉譯。創新的文化展示方式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遊客,尤其激發了年輕一代對歷史文化及文保工作的興趣與熱情。”陳曉旭說。

又見木棉花開
又見木棉花開
2025-04-11 05:04:01
防治肥胖 享受人生
防治肥胖 享受人生
2025-04-11 0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