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李苑 張銳
“《武漢文脈》首批推出圖書共7種21冊,以武漢地區舊方志為主,將為相關研究利用提供極大的便利,首批成果的推出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始。”近日,在《武漢文脈》融合出版工程第一批編纂出版成果發佈會上,《武漢文脈》總編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馬敏說。
《武漢文脈》旨在全面摸清武漢地方文獻家底,梳理城市文化發展脈絡,建立完整的歷史文獻資料數據。該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對武漢地方文獻資源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形成武漢歷史文化資源資料庫和融合出版產品,其中編纂出版紙質圖書不少於500冊。首批7種21冊圖書面世,標誌著武漢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獻整理與研究出版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介紹,此次出版的《〔康熙〕湖廣武昌府志》以日本內閣文庫本為底本,該本為初印本,相比世界各地其他機構所藏版本,序言與正文首尾俱全,筆畫清朗,尤其珍貴。
除幾種地方舊志外,《武漢文脈》首批成果還收錄了《問津院志》《大別山志》。
為使讀者能更好了解圖書內容,《武漢文脈》邀請武漢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周榮負責組織相關學者,對每種圖書撰寫提要,以揭示作者生平、纂修始末、內容特點及版本源流等,最大限度地再現所收各書的原始面貌與完整資訊。
與會專家認為,方志是一地之百科全書,具有“資政、教化、存史”之作用。但今存武漢歷代方志傳本較少,庋藏極為分散,且相當一部分已成為孤本、殘本而彌足珍貴。出於古籍之文物屬性的保護需要,這些善本古籍大多難得一睹,故其文獻價值漸致湮沒,對研究利用造成了極大困難。《武漢文脈》從搶救、保護、利用出發,將歷代方志納入“文獻編”進行影印出版,實屬難能可貴。
發佈會上,武漢出版集團向國家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贈送《武漢文脈》首批圖書。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14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