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英國霍亂地圖及其意義
更新于:2025-04-07 07:46:31

  【論點摘編】

  趙秀榮在《史學集刊》2025年第2期撰文指出,19世紀30年代,霍亂在英國反覆暴發。這一時期的英國人認識到傳染病大流行是一種空間現象,並嘗試對其進行繪製,以積極應對傳染病所帶來的威脅,“霍亂地圖”由此產生。霍亂地圖的出現,也是英國製圖技術進步、人口統計學發展、登記總署建立與人們對“可見性”癡迷的結果。維多利亞時代留存的霍亂地圖具有空間性、可視性和專業性的特點,是我們瞭解疾病史(特別是霍亂等傳染病)的一種重要媒介,對促進醫學地理學進步、公共健康發展及其他專題地圖的製作意義重大。與此同時,它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局限性,這主要是受到當時醫學發展水準、製圖技術、數據收集方式及人們認知水準的制約。我們可以參照霍亂地圖,革新醫療社會史的研究方法和路徑,依據地圖思考疾病傳播的方式,考察人類作為微生物宿主和疾病載體的行為方式如何影響疾病的傳播。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07日 1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